【本報訊】本港每10人就有3至4人有齙牙。有牙醫表示,嚴重者除了難以清潔牙齒,增加牙患風險,更可能會影響面形歪斜。兒時長期吸吮手指、經常用口呼吸,也會促使齙牙形成,家長應留意。
齙牙指犬齒因壓力向前擠出,叠於兩旁牙齒上方。香港矯齒學會會長梁訓成說,齙牙造成的夾縫容易積藏食物渣滓及牙垢,且不易清潔,增加患上牙周病及蛀牙風險,也會影響發音致口齒不清,嚴重齙牙更會擠壓旁邊牙齒致移位,造成面部歪斜。
牙醫倡箍牙
他指出,華人牙齒大、牙床小,出現齙牙的比例遠比西方國家為高。上顎出現齙牙個案佔七成,大多在兒童換恆齒時,犬齒比小臼齒較遲長出,這解釋了為何齙牙多在11至12歲出現。
齙牙成因分先天與後天兩類,先天包括牙床太小、牙齒太大,及犬齒根部先天歪斜。後天則包括孩童幼時吮手指,吸吮力度令牙床向前拉出,令犬齒不夠位生長而「齙牙」;或者習慣用口呼吸,上顎會因欠缺刺激減慢生長速度,出現偏窄容易齙牙。梁說,由於犬齒位於牙弓及面部轉角位,直接拔掉犬齒會影響面形對稱,故多採用箍牙方式,逐步重整齒列。最佳箍牙時機約為10至12歲。他建議兒童6歲起接受牙科檢查,監察犬齒是否有足夠位置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