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311」夢魘還未過去 - 盧峯

國際Z世代:「311」夢魘還未過去 - 盧峯

「深藍色的長浪,即使吞沒之日來臨,不准你沒入水平線,我們會成為山岳群峯,迎着未來吹拂的風,抬起頭吧……我們不能大意,要持續前進,迎着未來吹拂的風,揚起帆吧……。」
宮崎駿及宮崎吾朗父子2010年把日本兒童文學家、詩人宮澤賢治的詩改寫成這首「深藍色的長浪」時,肯定沒有想到一年後詩人的故鄉岩手縣跟鄰近城鎮會被大海嘯蹂躪,變成一片頹垣敗瓦,還有二萬多人因此奪命。他們也沒有想過,這首放在電影《紅花坂上的海》的插曲在2011年夏天上映時會顯得這樣合時,會變得如此牽動人心。
去年的311大地震或東日本大地震大概是史上最多人現場目擊的大災難。洶湧的海水瞬間淹沒一個又一個村鎮,甚至仙台機場及跑道也變成水塘,那種不可思議的超現實感覺到現在仍歷歷在目。也許由於破壞太嚴重,面積太大,到現在重建工作仍然落後,很多劫後餘生仍在臨時房屋及社區棲身,未知何時能真正回到正常生活。
不過,災區重建至少沒有甚麼爭議。只要規劃完成,資金落實,兩、三年內被夷成平地的東北區小村鎮可望一個一個重新站起來。更大的難題是核電及核電安全。因海嘯冲擊而損毀及洩出大量核輻射物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在去年底雖已基本上受控,但輻射污染物仍有可能隨地下水及其他途徑洩漏,影響附近地區及海洋的生態安全。
更長遠的問題是,日本未來該逐步減少以至完全脫離核電還是保留一部份核電廠?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福島事故後當時的日本首相菅直人曾提出「脫離核電」的宣言,指日本中長期應考慮停用核電,以免再有難以彌補的事故。但這樣的建議其實有不少反對聲音,電力公司固然不願意,商界人士同樣有顧慮。現任首相野田佳彥去年十一月更表明未來三十年應合理使用核電。而且,日本是個資源貧乏的地方,放棄核電意味重用大量的石油、天然氣、煤發電,當中衍生的成本問題、能源安全問題、產業調整問題都不易解決,弄得不好隨時進一步打擊疲弱的日本經濟。311周年將近的今天,日本朝野及人民看來還未找到處理核電問題的共識。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