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巴西1月工業生產下跌2.1%,在數據公佈數小時後,央行即決定減息0.75厘,至9.75厘,為1999年以來息率第二次見單位數字。近年全球經濟增長依賴巴西等新興市場的支撐,市場擔心火車頭失去動力,未能持續帶動全球經濟,甚至步向滯脹的危機。
巴西1月工業生產下跌2.1%,為3年來最多,跌幅較市場預期多近兩倍。當地經濟去年增長2.7%,雖然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6大經濟體系,而巴西財政部長曼蒂加(GuidoMantega)亦力撐今年將會增長4.5%;但較2010年增長7.5%大減逾半。數據反映當地生產商貨幣雷亞爾(Real)強勢,打擊生產商對外競爭力。
傳統上稱為金磚四國(BRIC)的巴西、中國、俄羅斯及印度,自08年金融海嘯以來,一直支持環球經濟復蘇。不過,隨着中國宣佈放棄「保八」及巴西增長減慢,加上印度上季經濟僅增長6.1%,創兩年內最慢增速;康奈爾大學經濟師EswarPrasad分析,支撐環球經濟的重擔,已令新興市場經濟體系磨損。事實上,巴西總統羅塞夫(DilmaRousseff)早前就批評,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推出量化寬鬆措施,令大量資金湧入巴西等高息新興市場,破壞當地經濟,引發「貨幣海嘯」。
通脹危機或再現
巴西政府今次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其中包括是次央行決定減息至9.75厘,遠高於市場預期減息半厘。央行的7名委員中,只有5名同意減息0.75厘,其餘2人只同意減息半厘。
雖然近期當地通脹降溫,1月通脹率只有6.22%,為11個月以來最低,似乎仍有減息空間;不過,有分析指,減息太快而幅度太大,預料中長期內將再現通脹危機。根據巴西央行一份調查,分析師及經濟師持續3周上調明年當地通脹預期,普遍預期達5.2%,較央行預期的4.5%高。巴西經濟一方面失去增長動力,另一方面通脹持續,令人擔心當地可能出現滯脹。
未來料繼續減息
理論上,減息令投資者在高息的新興市場的回報減少,可限制資金流入當地市場,有效隔絕熱錢;不過,巴西減息後息率仍冠絕全球,雷亞爾息率高達3.5厘至4厘,相比歐、美、日等國家推行低息政策,部份國家甚至有負利率,因此是次措施成效存疑。
有分析則指,央行的減息行動陸續有來。ProsperBrokerage首席經濟師EduardoVelho指,央行在減息周期將近完結時,速度會減慢;但現時巴西央行卻在加速,因此預期央行將會繼續減息,有分析師更預期巴西下次議息會再減息0.7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