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因為「爬」壞了 - 李純恩

都是因為「爬」壞了 - 李純恩

曾蔭權在立法會受批鬥,許多評論說起他,不少免講一個普通公務員升到封疆大吏,其間經過四十多年,卻毀於一旦。
在所有說曾蔭權從低而上的評論中,都有一個形容字,就是「爬」。都說用了四十多年,曾蔭權才「爬」到了今天的位置。
一旦要形容這種事情,中國人都喜歡用一個「爬」字。「爬」很形象,一個人往上爬去,不論他面前是陡坡還是樓梯,他都得手腳並用,卑躬屈膝。唯可以抬起來的一張臉,也必定現出含辛茹苦的艱苦樣。一個「爬」字之中,還包含了「忍」,忍不住,就站起來了。只有死忍,才可以繼續往上爬。
所以,向上「爬」是艱辛之事,非「有志者」,不能成。這個「爬」字,也符合中國國情。本來一個人要往上而去,可以走,可以跑,可以躍,可以登,對於人體而言,以上這些形容詞,都很正常甚至瀟灑,比之「爬」,正氣得多。但中國文化認為不可以,因為一個人「往高處」的時候,態度不能張揚,走、跑、躍、登,胸膛挺得高高的,人看起來不謙虛,就有些張揚。張揚了,如何委以「大任」?
所以,都往上「爬」去。唯有「爬」,才顯其堅毅、決心、不怕吃苦,才可以磨去其傲氣,成大器。因此,所有居高位者,都是「爬」上去的。一個人有路不好好走,被逼着去「爬」,其人性,也在「爬」的過程中扭曲,等他爬到頭了,直起身子,卻走不了正道了。然後出事。回頭看,原來壞水都是在「爬」的時候培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