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記者,或已過時? - 陸離

戰地記者,或已過時? - 陸離

在手機時代,「戰地記者」是否已可能逐漸過時?
一旦終於發生了,「為救受傷戰地記者,13勇士死」這樣慘上加慘、其實絕不意外的意外,而基本上今時今日幾乎人人都可以是記者,幾乎人人都可以拍到一些甚至連「戰地記者」都未必拍得到的畫面,那麼「戰地記者」的定義,難道就只是「受薪於某傳媒」、累積經驗豐富的戰場「專業」記者?
但是「阿拉伯半島電視台」也曾不止一次,播放長篇專訪,回顧男女青年,如何在大廈高層,拍攝街上慘事,如短篇紀錄片。
很抱歉我記不來那是突尼西亞、抑或埃及、抑或利比亞、抑或巴林、抑或也門、抑或敍利亞……!好像都差不多。這樣說肯定有點冷血,但也許這亦正是人類亙古詭異的地方?
你看李華「弔古戰場文」:「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
然而詭異又在於,天下確有虐兒致死的父母,自相殘殺的兄弟,形同陌路的夫婦!李華感人在於節奏。限於資訊,李華說情說理均不周全。那麼為了人類的詭異,獻上自己的生命,犧牲勇士的生命,值得嗎?
陷於「強迫性」積習,就回不了頭!瑪利科爾文值得尊敬,但她描述小兒中彈慢慢死去,很多戰爭都一樣。不如鼓勇考慮安樂死?免BB受苦。若不少「戰地記者」明知雪崩都要去爬雪山,請醒醒,愛惜拯救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