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軟實力 K-pop襲西方

南韓軟實力 K-pop襲西方

「韓流」吹不停,吹襲亞洲之後,現吹向西方──人氣組合「少女時代」登上美國《大衞牙擦騷》、天王Rain進軍荷李活、WonderGirls憑《Nobody》紅爆全球,還有SuperJunior和BigBang等偶像組合接踵而來,透過互聯網滲透全球每個角落,展示南韓文化軟實力。

南韓昌原去年舉辦南韓流行音樂(K-pop)國際歌唱比賽,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的40名參賽者,包括美國加州19歲少女路易絲。路易絲認為,外國人可透過K-pop了解南韓,「愛上南韓和南韓文化」,她跟其他來自印尼和秘魯等地的參賽者一樣,遠赴南韓只為高歌一首韓歌。

南韓偶像組合「少女時代」紅遍全球,先後在美國和法國推出唱片。
互聯網

「少女時代」獲邀上美國《大衞牙擦騷》做訪問。
互聯網

南韓女子組合NineMuses展現青春活力。
互聯網

少女時代網上點擊6000萬

由韓劇《大長今》,到Rain的勁歌熱舞,「韓流」早已橫掃亞洲,近年藉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推波助瀾,直面吹襲西方。以偶像組合「少女時代」為例,她們放在YouTube的音樂短片,點擊率逾6,000萬人次,去年在美國推出唱碟後,接連獲邀上如《大衞牙擦騷》等清談節目,最近在法國再下一城,成為1970年代以來首度在法國發行唱片的南韓樂隊。
R&B歌手JayPark透過社交網走紅,歌曲唱碟一度高踞美國、加拿大和丹麥的iTune排行榜榜首,他的數碼音樂發行商主席趙伯尼說:「他繞過當地傳統媒體的阻隔,自行透過社交媒體打入海外巿場。」
南韓歌手舉行巡迴演唱會已成為常態,2NE1、SuperJunior和SH1Nee過去在歐美的演唱會,門票甫開售即被搶購一空,BigBang下月起也會在16國25個城巿巡迴演出。
南韓音樂評論員林振模相信,K-pop熱潮並非單純的商業活動,而是能將國家文化種子灑向世界;音樂製作人姜安德魯也指:「K-pop已成為南韓的撒手鐧。」
美國《紐約時報》/《朝鮮日報》

大批外國歌迷熱烈歡迎南韓男歌手SHINee。
互聯網

外國女歌迷高舉韓語紙牌支持偶像。
互聯網

韓政府力谷文化韓流

「韓流」席捲全球,不出於偶然,出於政府的苦心經營。韓流自1990年代起颳起,南韓政府更於1998年提出「文化立國」,把文化產業列為經濟戰略重點產業,成立南韓文化內容振興院,每年預算約5,700萬美元(4.446億港元),扶持韓劇製作,打開海外巿場。
之後,韓劇《藍色生死戀》、《大長今》等席捲亞洲,韓劇又帶動南韓電影、音樂攻陷全球,連帶觀光收益都大增,成為經濟火車頭。南韓是世界十大文化產品輸出國之一,2011年文化產值高達42億美元(327.6億港元)。
《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