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兩杯水 - 李怡

人生有兩杯水 - 李怡

大概兩個月前,看到台灣《壹週刊》的「坦白講」,說台灣某投資公司的副總經理張智超,在念大學時炒股票賺了差不多100萬(台幣,下同),媽媽看他厲害,就把房子抵押借了500萬給他炒,短短幾個月,600萬變成1,200萬。那是1997年。不久亞洲金融風暴,1,200萬變成0。他每天活在地獄中。他終於向媽媽坦白,原以為媽媽會痛哭或斥責他,想不到媽媽卻微笑對他說:「人生有兩杯水,我很高興你第一杯喝到苦的,像我也是。」
他媽媽是屏東人,小時家裏窮,每天去市場撿攤販賣不完丟棄的菜,十幾歲偷聽到父母商量把她賣給一個瞎子做老婆,她當晚逃走搭火車去台北,第二天走去一個理髮店,求師傅收她做徒弟。這就是她喝的人生苦杯。到張智超出生那年,苦杯結束,媽媽已開起連鎖理髮店了。
張智超炒股賠光後,他們賣了房子,他畢業後每天工作15小時,拼了5年慢慢在證券公司有分紅,又賺錢又省錢就再買了房子。他覺得這幾年很順,大概是之前熬過苦,其他挫折就不算什麼。後來他媽媽的理髮店垮了,憑着他的收入經濟無憂,但68歲的媽媽還是每天高高興興到一些公家機關幫人理髮。他說,大概媽媽童年那杯水太苦,她之後喝什麼都感覺是甜的吧。
如果每個人都想到「人生有兩杯水」的話,那麼喝到苦杯時會微笑,因為相信會苦盡甘來;喝到甜杯時,想起過去的苦杯就會感恩,想到以後也許會苦就會警惕。於是不管現在正喝的是苦杯還是甜杯,你都或懷有希望,或警覺要居安思危。相反,許多人處逆境時絕望,處順境時忘乎所以,人生悲劇由是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