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005)去年稅前盈利貢獻佔比達六成的亞太區,是集團增長引擎,中國更是最強大「馬力」。
根據消息透露,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昨晨與20多名分析員會面,指滙豐在內地的市佔率持續提升、開拓創新產品及服務下,有信心自營業務的稅前盈利可保持增長,實現10億美元(78億港元)目標,但沒有具體回應是否今年達標。
自營業務料賺78億
去年度滙豐中國自營業務稅前盈利按年勁升2.3倍至7.06億美元,來自投資聯營公司盈利則升26.6%至29.75億美元,合計內地總稅前盈利按年增43.5%至36.8億美元,對集團佔比達32%。
推動利率自由化,是中國逐步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前題,不過證券界關注,內地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淨息差及相關收入的影響。
據悉,王冬勝認為,鑑於內地銀行要符合《巴塞爾資本協定三》監管要求,過渡期內為確保銀行盈利穩定性,故他相信今年度或明年上半年,內地實現利率市場化的可能性不大,內地貸款需求今年亦續有增長。
力攻亞太五大市場
滙控於去年5月舉行策略日,訂下亞太區5個市場實現「10億盈利(稅前)」的中期指標,除早已達標的香港外,期望中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加印尼等五大市場,會陸續加入10億美元目標區行列。去年滙豐在印度、新加坡、印尼加馬國,稅前盈利分別為8.13億、5.95億及7.88億美元。
消息說,王冬勝在會上重申,亞太區繼續以5個重點市場拉動增長策略,並以台灣及越南輔助推動,滙豐亦會致力保持區內收益增長跑贏成本增幅。
證券界則認為,亞太區增長前景秀麗,但環球市場負面因素,會再拖累集團整體表現一至兩年,出售業務雖帶來一次性收益入賬,惟資產減縮亦會窒礙長遠盈利增長能力,故難大幅調升滙控目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