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得承認,除了那十位、八位海內外極負盛名的大導演,我看國產片的數目不算多,不足以掌握大時代的脈搏。聽說近年內地出產的影片每年多達六、七百部,大概只得三分一得以公映。《失戀33天》成本九百萬人民幣,上映三周票房超過三億,那絕對是所有製片人和導演都艷羨不已的幸運兒。影片改編自鮑鯨鯨非常火紅的網絡小說,故事、人物、對白、時代觸覺等等都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受性。內地觀眾,尤其是八十後、九十後,都義無反顧地捧場吧。
但我覺得影片拍得很假,很做作,很人工化。當然,電影是夢工場,有些電影是口香糖、棉花糖,這正是電影吸引人的地方。靚衫、靚人、靚景,戀愛中的少男少女當然愛看。盛世中國的愛情文藝電影終於騰飛了,她早就擺脫了社會主義老套的框框,但《失戀33天》達到的頂多只是日劇、韓劇、台劇的水平。而最令我們這些早已習慣資本主義社會物質引誘並進而對消費主義感到極端反感的觀眾最不舒泰的地方,是它無時無刻不忘呈現盛世中國那超脫的生活品味。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