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溫家寶出任總理後,除2004年因沙士肆虐,其餘年年都喊GDP「保八」。過去10年,中國面臨人口就業高峯及城市高速發展期,當局必須創造足夠就業崗位舒緩就業壓力,只有GDP達8%才有可能保證這一目標實現,否則將意味企業不景,失業增加,社會不穩。
為經濟罔顧生態環境
連續多年GDP以8%以上增幅發展,令中國經濟飛快發展。2004年中國GDP為1.65萬億美元,排世界第七,到2010年達5.9萬億美元,一躍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僅居美國(14.6萬億美元)之後。2011年更達7.48萬億美元,美國為15.09萬億美元。但是,中國GDP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高一資」(即高能耗、高污染和資源性)行業發展擴張來實現,各地爭相開發,自然資源遭掠奪、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有學者批評,中國今日的經濟成就「是用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做代價」。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長董登新教授指,過去北京一直喊保八,因為八被認為是經濟增長好壞的分水嶺,是中國經濟信心的底線。增速低於八,當局政績就難看,就無法體現大國風範與大國責任,「保八既是保信心、保面子,也是保稅收、保民生」。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