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剛冒出頭來的經濟學者克魯明(PaulKrugman)在《ForeignAffairs》寫了一篇文章,質疑所謂亞洲神話(Asianmiracle)言過其實,並預言倚靠大量投資催谷經濟的幾隻亞洲小虎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將無以為繼,甚至中國也不可能年復一年的保持高增長。過不了幾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果然相繼倒下,其中印尼更幾乎倒退了十年,整體經濟實力回到九十年代初。克魯明的「先見之明」讓他大出風頭,一躍成為明星學者。不過,中國的增長神話沒有破滅,她不但捱過了亞洲金融風暴,也熬過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並迅速超德趕日,逐步逼近美國的經濟龍頭地位。
克魯明一直不認為自己看錯,依然看淡中國的發展前景,他堅信亞洲新興國家包括中國那種不斷加大投資特別是固定投資推動的經濟增長不可能長期持續,因為投資回報越來越低,更隨時出現大量的浪費,隨時出現地產及建築泡沫,最終重演日本九十年代初的困局。事實上近3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確以投資帶動,內部消費始終疲弱不振。即使到今天貴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內部消費仍只佔GDP的三成半左右,比美國等發達國家消費接近GDP七成小一半。固定投資則仍是主要動力,其中房地產投資佔GDP的比重則比2000年時升了一倍。
對克魯明來說,這樣的數據反映中國已存在巨大的房地產市場泡沫,再不積極處理,任由這方面的投資膨脹的話,泡沫將進一步增大至不可收拾的局面,一旦爆破便會哀鴻遍野,後果比日本還要可怕。不善忘的人都會記得,日本資產泡沫最瘋狂的時候,東京天皇皇居那一片土地的價值足以買起整個加州。
中國總理溫家寶先生前天公佈的政府工作報告宣佈調低經濟增長速度至百分之七點五,並繼續調控樓市,抑制過熱情況。這樣的策略調整顯示,中國政府終於明白高投資帶動經濟增長的做法維持不下去,房地產泡沫更是禍胎,必須及時打擊。也就是說,克魯明終於在中國找到知音人。問題是,轉變軌迹的過程是否順暢,不順暢的話經濟增長速度便可能大幅滑落,隨時演變成重大的政治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