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食療2:冬瓜緩濕毒

祛濕食療2:冬瓜緩濕毒

家中濕氣重,還可以用抽濕機來抽濕,但體內濕重便無法照辦煮碗。除了祛濕,我們亦當健脾,中醫師彭明慧作了個有趣比喻:「像水龍頭壞了弄至滿地水,祛濕就像拖地,健脾則是維修水龍頭,修好了,才不會一直滴水。」今次她便為大家介紹了幾道祛濕健脾菜式,對打好底子更有長遠保健功效呢!

記者:謝翠玲
攝影:伍慶泉
示範:Bowie(Cake1Cake)
食譜及中醫資料提供:註冊中醫彭明慧

祛濕=排水=排毒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表示,祛濕湯、祛濕菜式在濕氣偏盛的季節最合時宜,這類菜式能增加小便次數和流量,從而排走毒素,加上健脾的食材,令人體脾陽振奮,脾胃健運,才能有效地抵禦濕邪的侵襲。

註冊中醫彭明慧

BowieYim@Cake1Cake創辦人

入行超過10年,是多本暢銷食譜的作者,並曾主持電視台烹飪節目。

濕重Checklist

□舌頭肥大、脷苔厚

□胸悶不舒、腹瀉和水腫、大便稀溏

□感到一身沉重和關節笨重,時常疲倦

□食慾欠佳或是小便不利

□用手輕按大腿五秒,放手後呈凹陷指痕狀

(有最後一項已屬濕重,其他若超過兩項亦屬濕重)

火腿科甲

祛濕菜式也可以美味又醒胃,冬瓜祛濕,食法多樣,這個菜式用火腿夾冬瓜件,少許的鹹味也覺醒胃,加上有補脾的蓮子汁,看來更高雅。

材料

冬瓜1斤、火腿8片、蓮子1湯匙、生粉水/鹽各適量、水50毫升

做法

1.將蓮子浸軟,備用。

2.冬瓜去皮、去瓤,切成約1吋厚件,中間開一刀,但留約5毫米別切斷。

3.將火腿切成跟冬瓜件一樣大小,並夾在冬瓜件中,排在碟上。

4.開大火,煲滾水,把瓜件隔水蒸8分鐘,倒起蒸汁。

5.煲滾水,放入蓮子煮至腍身,加入生粉水、鹽煮至稠身,淋在冬瓜面即成。

貼士

蒸冬瓜流出的汁料可用作打芡用。

淮山炒豬肚絲

鮮淮山即是山藥,有健脾祛濕的功效,快炒會有爽脆口感,配上豬肚以蒜茸同炒,做法簡單卻十分香口。

材料

新鮮淮山1條、急凍豬肚(解凍)1個、蒜茸/豉油各1湯匙

做法

1.淮山削皮,浸在水中刨絲,再浸泡約5分鐘備用。

2.急凍豬肚切細絲,備用。

3.燒熱鑊下油,加入蒜茸,先爆香豬肚絲,加入淮山略炒半分鐘,下豉油調味拌勻即成。

貼士

鮮淮山會較滑手,用刨來刨絲會較易處理,浸泡在水中便不會變色。

三豆祛濕粥

這個祛濕粥,做法簡單,而且具健脾祛濕的功效,煲前記着要將豆充份浸泡,煲出來的粥才會軟綿!

材料

赤小豆/炒扁豆/眉豆/生薏米/蓮子/芡實各1両、陳皮1塊、米(洗淨)1米量杯、水1公升

做法

1.赤小豆、炒扁豆、眉豆、生薏米、蓮子、芡實洗淨,泡水2小時。

2.陳皮浸軟,刮瓤,切成幼絲。

3.煲滾水,加入米、(1)和(2),蓋上蓋,先以大火煮滾,再煮約1小時至熬成粥即可。

八仙糕

這原是個清宮禦方甜點,據清宮醫案記載,當時清乾隆帝已年逾八旬,為暮年之人時,先後天俱虧,陰陽氣血虛損,所以御醫特別將藥材打成粉並製成糕點,以加強祛濕、補氣、健脾、養胃。

材料

淮山/芡實/扁豆/黨參(洗淨)/蓮子各15克、茯苓/薏米/蓮藕粉/糯米粉各10克、麥芽糖1湯匙、水500毫升

做法

1.將淮山、茯苓、芡實、扁豆、蓮子和薏米放入攪拌機中,打成細粉。

2.煲滾水,放入黨參,用大火煮30分鐘成100毫升黨參水,留水略攤凉。

3.將(1)、蓮藕粉、糯米粉及麥芽糖、黨參水搓勻,鋪在掃上油的盆中,壓平,隔水以大火蒸15分鐘成八仙糕。

4.待八仙糕放凉後,放入預熱至160℃的焗爐中,焗約5分鐘,即可切件食用。

貼士

藥材要打得夠細,做起糕點來才會好吃。

其他祛濕妙法
1.少嘆冷氣

很多人都說開冷氣開得多特別乾,原來在中醫角度,長期在冷氣房會令身體生濕。皆因濕、風、寒邪會從張開的人體皮膚毛孔而入侵襲體內,導致經絡受阻,體內生濕。

2.少喝凍飲

天氣一熱便會多喝凍飲,但原來這會加重脾虛問題,讓濕重的困擾更深。如果真的忍不到口,便最好在中午前後吃,切忌在早上剛剛起床後或晚上睡前飲用。

3.甜食生濕

原來甜食亦會令體內生濕,所以還是吃少點糖果甜品吧!

4.運動排水

做運動出汗是有效的排水、排毒的方法之一,適量運動有助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生濕邪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