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卸任在即,中大最新調查發現,在他領導下,社會和諧度持續下跌,今年更創新低,少於四分之一港人同意香港是和諧社會;近七成人認同市民與大財團、市民與政府、貧富之間矛盾嚴重惡化,影響社會和諧。今年只有六成人同意爭取社會權益要各讓一步,比上次調查大跌近十個百分點;認同要企硬抗爭的則增至接近三成。
記者:張文傑
面對不和諧社會,學者與立法會議員指,新一任特首要有強大領導能力及協調智慧,才可避免更多激烈抗爭,但小圈子選舉向既得利益集團傾斜是先天缺陷,化解三大矛盾極為困難。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上月1日至10日展開兩年一度的香港和諧社會民意研究計劃調查,以電話訪問1,002名成年市民,結果顯示,只有23.8%的人同意或非常同意香港是和諧社會,平均值為2.91分,低於3分的中間點,比兩年前的2.98分微跌。受訪者認為最影響社會和諧的因素依次為市民與大財團、貧富之間、市民與政府之間的矛盾,其中市民與大財團之間的矛盾,由08年排第七位、前年排第三位,跳升至今年的首位,首度超越貧富之間矛盾。
調查又發現,達致和諧社會的九項因素中,受訪者認為最重要仍是維持政府廉潔和公正、維護良好法治,其次是促進公平競爭及防上壟斷,推動民主政治雖仍包尾,但同意或非常同意以此推動民主達致和諧社會的市民,由前年的55.8%大升至65.5%。
政府應對九項有五項不及格
對於政府促進社會和諧的表現,九項因素中有五項被受訪者評為不及格,認為維護良好法治不合格的受訪者比前年上升6.6個百分點,達19.5%;57.9%指促進公平競爭及防止壟斷不合格,比前年大升16.9百分點。
另外,24.7%受訪者同意只有激烈手法才可令政府回應訴求,與前年差不多;不同意的有52.9%,比前年下跌3.1個百分點。爭取社會公眾權益手法方面,三成人認同要堅持原則不退讓,比前年升6.8個百分點;認同各讓一步、求同存異的有六成,比前年大跌9.7個百分點。今次調查新增對肢體衝撞、「瞓街」阻交通示威手法的意見,66.8%受訪者不接受這些示威手法。
負責研究的王卓祺表示,部份大地產商壟斷各行業,令市民與大財團矛盾日深,下屆政府如仍被認為有官商勾結,在認同「企硬」抗爭的市民日增下,社會更不和諧。他指新特首要組成強勢政府,推出長遠措施解決住屋及貧富懸殊問題才可減低民怨。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說,小圈子選舉選出的特首必予人傾斜某些利益集團的印象,新特首要決心建立公道體制,才有望紓緩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