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溫家寶的任期還有一年,但是其受歡迎程度已明顯不如從前。內地傳媒統計,自2008年至今,溫家寶在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會議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獲得的掌聲年年減少,分別為41次、32次、32次、27次、26次。這與溫家寶的個人形象有關,也與他應對政治、經濟風險的方法了無新意有關。
縣級負債約3萬億元
溫家寶主政之初被譽為平民總理,如今已淪為「中國影帝」,足顯其空談令人失望之深。溫家寶早前強調,在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年任期,「各項工作一定要善始敬終,能做的事情決不拖延,能解決的問題絕不推脫」。但是,面對中國政治、經濟風險的上升,他還能解決多少問題呢?
外界當然明白,要溫家寶一戰定江山,完成中國的政治、經濟改革,是不可能的,但身為總理,應該推動、能夠推動的改革還是有很大空間。遺憾的是,政治上最受矚目的是他承諾推出官員財產申報制度,迄今只聞樓梯響,官員貪腐引發的官民衝突加劇;經濟上最受矚目的是,他連年實施赤字財政,更放地方債這隻老虎出籠,今年代地方發債又創下2,500億元的新高,令中國的金融風險持續升高。
前總理朱鎔基上任之初曾誓言勇闖地雷陣,離任之際堅拒「赤字總理」的「榮譽稱號」,但民眾感受最深的是新「三座大山」(上學難、就醫難、買房難)。相比之下,溫家寶為應對環球金融海嘯,自2009年開始大規模發債,2010年赤字高逾1.05萬億元,今年預算財赤降至8,000億元。御用學者爭相詮釋,中國的赤字遠低於國際警戒線,完全無視地方債的風險已超越赤字預算問題,更不可能在溫家寶任期內得到控制。
中國地方政府的直接負債有多少?內地傳媒曾披露,縣級負債約3萬億元、鄉鎮負債約1萬億元,有不少縣、鄉政府早已是「破產的冰島」。胡溫年代累積的政治風險、債務風險,一旦發生共震,即將主政的習近平、李克強怎麼應付?
李平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