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笨只是手眼不協調

他不是笨
只是手眼不協調

【本報訊】小朋友在學校抄寫手冊總是錯漏百出,默書又時常不及格,方向感欠佳,連玩簡單的紙上迷宮遊戲也找不到出路,玩拋波接波又笨手笨腳。上述種種問題看似毫無關連,家長容易誤以為子女懶散或天生笨拙,其實這些問題隨時是姿勢與眼球控制失調的警號,兒童接受適當治療與訓練可及早糾正,減低對學習的影響。 記者:鍾麗霞

子女智力正常,為何上課抄寫速度總及不上同學,相信是不少家長的疑惑。協康會職業治療師杜蕙嫺表示,視覺運用與日常學習關係密切,外國研究發現七至八成課堂活動需要高效能的眼球肌肉控制才能應付,如抄黑板、寫字、閱讀,甚至球類活動等。幼童一般到5歲已能有效運用雙眼瞪視、追視及掃視物件,若這方面的發展未如理想,會出現抄寫緩慢、經常有錯漏等問題,家長要及早關注。
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症及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小朋友,均容易出現姿勢與眼球控制失調,常見症狀包括抄寫時經常遺漏,如跳行或跳字等。患者因空間及距離感較差,對連線、砌圖及迷宮等遊戲不感興趣;視物時要眼睛與頭頸一起移動;因肌肉乏力難維持挺直姿勢。他們也不喜歡參加球類運動。家長切勿認為子女長大後會改善,錯過了及早糾正的機會。

嚴重影響校園生活

杜蕙嫺平日到訪小學的經驗,有高小學生一直受到姿勢與眼球控制失調影響,卻未被發現,「佢哋接受標準測試,分數可以低到去負數,上完一次課程都未必改善到」。曾有小學生不但經常抄錯抄漏,默書很低分,更因方向感差,連課室位置都搞錯,經常迷路,嚴重影響學習及校園生活。
視物與動作協調,視覺、耳朵的前庭平衡感覺及手腳協調缺一不可,故要改善姿勢與眼球控制失調問題,需要適當的視力及身體協調訓練,除了參加相關訓練課程,也可由家長陪同做一些家居練習。例如簡單的拋波與接波遊戲,已可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因手眼配合才可「追波」,而接波則要判斷距離。家長更可以「大波轉細波」的方式增加訓練難度,每次讓孩子練習5至10分鐘,視乎體力而定。
此外,也可使用筆或棒做簡單的眼球追視訓練,例如要求小朋友用眼睛追蹤移動的筆桿,訓練追視及眼球對焦能力。

手眼協調家居訓練

《雙人拍球》
焯楠示範用球拍拍打氣球,幫助手眼協調;右手握拍可訓練臂力,有助提升寫字能力。

《拋波接波》
訓練手眼協調,接波可訓練判斷距離感。

《仰坐踢球》
仰坐姿勢用腳踢沙灘波,可訓練眼腳協調,同時鍛煉腹肌及手臂肌肉。

《追蹤筆桿》
利用筆桿訓練眼球,眼睛追蹤筆桿前後或左右移動,訓練追視能力。 成啟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