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定要行街行街行街行街行街的那種人,再疏乎的陽光海灘、再elegant的poolsideparty一向與我無關,甚至,有少少似坐監㖭。然而辦完了演唱會,經歷了和半百個人fitting了近半千件戰袍的日子,愛衫如我也難免出現人生首次的「時裝疲勞」「啡唇飽和」,一定要逃去個冇乜時裝也不必扮嘢的……世外桃源吧……說起來,從來在電影中看見的天堂、蓬萊或者烏托邦,都好像是沒有靚衫的,人人麻布、樹葉或者白袍一件就算數,我以前從來不明白,要着啲咁嘢的地方怎可能是「樂園」?直到今日才明白,審美休息的日子亦有其自在,所以呢,去了泰國,徹底地爛身爛勢舒服幾日。
重聚湄南
對上一次去曼谷的最後印象是這樣的:那天我們一班朋友在酒店餐廳,圍着大圓枱吃着飯,忽然發現頭上的巨型水晶燈劇烈的搖動了幾下,那叮叮噹噹的聲響打斷了全場賓客的談話,大家沉默了差不多十秒鐘,才有人打圓場地開口:「地震喎,哈哈哈哈。」然後室內那個mute掣好像一下子被熄掉,又回復夾雜着杯杯碟碟聲音的人聲鼎沸。
過了好一會兒,我們才知道就在那幾秒鐘的清靜裏頭,幾十萬人的生命被奪走了。
那是2004年的boxingday。
自此我便沒有再去過泰國了。
算一算原來已七年有多。
這位老友中間還經歷了政變和水災,所以這個Bangkok和我七年前來的那個Bangkok,當然不可能是同一個城市,雖然表面上看起來還是有個很眼熟的輪廓,但你就是看得出有些地方變了……不過雖然你還是喜歡她的本性,那麼亦不必介意,就當她是……um……打了botox吧!
手術後
這位面目看真、不只有一點點不同的舊知己,幸好仍是樂觀頑強的,例如那個叫做CentralWorld的地標,好像不久之前才被大火差不多燒成平地,不出半年竟又簇新一樣重現人間……如果「生命力」有得學,我想來這裏大家都能感動地上一課。
笑容雖然仍是燦爛的,但我們當然不能expect她經歷了這許多事之後完全沒有一絲憂慮,例如如今出入SiamParagon這類光鮮高貴的公眾場所,還是得經過門框形的金屬探測器,幾間頂級酒店也要請求訪客打開隨身包包來檢查……本來是個樂天單純的民族,現在雖不至於變成悲觀消極,但至少城府深了,也令人惋惜。
健康的惡習
有時我還寧願看到她戒不掉的壞習慣,這樣起碼還證明她尚算安好。
例如她的老翻王國。
以前的曼谷,就算在當年算是最高級的商場,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名牌A貨堂堂正正地在賣,而且老翻的還不只是一件衫,而是一整間店,連人家正版的「企業裝修」都抄到十足,有時甚至還會為人家的品牌增值。
90年代初JeanPaulGaultier和RomeoGigli最紅的年代,有位朋友從曼谷回來,就給我帶了件天下無敵的手信,那是件在SiamCentre購買的T恤—如果你嫌冒牌JPG或者Gigli不夠勁,他們給你打孖上─那件tee的心口就雞乸咁大隻字印着「RomeoGigliJeanPaulGaultier」!
絕對有理由相信十幾年後潮流界趨之若鶩的所謂crossover,靈感就是源自這裏!
所以今趟在曼谷遇見門面似足D2的DSquared2+N.Hollywood二合一專門店,不但不嫌他們不爭氣,反而露出了欣慰的會心微笑。
能故態復萌做出這樣的「壞事」,應該是復元了吧?
從曼谷到時尚之都,有多遠?
我說「時裝疲勞」便去泰國,一定有人覺得我看小這東南亞國家吧,不是的,因為不一定每個城市都一定要變成「時尚之都」才是好,國各有志吧。
但努力想想泰國出過甚麼影響世界的時裝設計師,想來想去最接近的也只得ThakoonPanichgul和……KoiSuwannagate吧?但既然近年朋友遊泰回港常有所斬穫,我便試試在當地搜羅一下合格的土炮潮物吧。
結果是,那個好多時裝精都「唔介意擁有」的WonderAnatomie,讓滿懷期待的我有點失望,之前朋友帶回的「絨紙人骨裝」和「紙Birkin」,很令人欣喜,不料年多之後去拜訪他們的店,賣的仍然只是「絨紙人骨裝」和「紙Birkin」,我希望他們只是戀棧或者懶惰而不是才華見底一招了吧。
曾經被川久保玲賞識的EKThongprasert,有推陳出新兼讓人看出變化,可惜collection太細又沒較正式的門市。
事實上逛了兩天曼谷的各大商場,看盡幾許當地名牌作品之後,還是看得出他們很努力去造些好嘢出來的,不過一般的問題是,即使有些設計不錯,但材料和手工不夠好,欠缺了一種「大器」。
朋友替他們可惜,問我為甚麼會這樣呢。
我想起早前另一個老友買Pashmina的故事。
這老友有個相熟的頸巾販子,定期從印度尼泊爾運來一箱箱的Pashmina只給熟客選購。老友覺得他的貨質地無話可說,但顏色卻總是不夠fashion,除了黑色比較「無事」之外,其餘顏色都是「紅得很老土」「黃得很老氣」,總之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和時裝雜誌上的色辦永遠都有點距離,像同一套電影在設備先進與設備落後的電視台播出一樣,後者顏色始終霉瘀瘀……
我說原因很簡單,在那些南亞山區剃羊毛織布染色的叔叔嬸嬸可能一生也未看過《Vogue》,不知甚麼才是你們所謂fashion,在他們的世界裏這些顏色已是最潮,他們已盡了力染出他們所知道的「潮」顏色給你了。
其實想說的是,畢竟泰國算是個民風樸素的國家,而時尚事業是需要眼界擴闊一點的,如果你未見識過天外有天,也許便不知道同一塊面料,所謂「最好」的標準是可以很不同的。要真正變成時尚之都,也許需要有人引進更多的實物教材,才能讓當地設計師見識更廣與世界接軌。
不過問題是,為甚麼要全世界每個城市都變成「時尚之都」呢?原來那個泰國咪幾好。
同樣是整容手術,「因意外而修復善後」和「因貪靚而大興土木」,就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故事了。
Textby黃偉文
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
mailto:[email protected]
微博 http://t.sina.com.cn/wymanwong
http://t.qq.com/thewyman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