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善:陳之藩先生的集外小文 - 陳子善

陳子善:陳之藩先生的集外小文 - 陳子善

陳之藩先生謝世,海峽兩岸三地文壇同聲悼念。陳先生以散文名,有論者認為他是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流的散文家」,但並非散文大家。拙見他是當得起二十世紀後期中國散文大家這個美譽的。他的散文走的是胡適一路,清淡簡潔,渾然天成,是純淨的白話,卻又富於詩意,自成機杼;又因他學的是科技,他的散文人文情趣和科學理趣兼具,自成一個境界,自有別樣的文學魅力。當然,如何充份評價陳先生的散文成就及其影響,可以見仁見智。

《蒸汽渦輪發明者帕孫茲傳》是筆者所見到的陳先生的第一本書,雖然只是「編譯」而非著作。此書一九五○年十二月台北正中書局初版,為「國立編譯館」自然科學編譯委員會主編之「科學家傳略叢書」之一。這本只有薄薄四十六頁的小冊子,陳先生的編譯堪稱深入淺出,把帕孫茲(SirCharlesParsons)的一生描繪得有聲有色。而書前只有四百餘字的譯序也是提綱挈領,頗有文采,把全書宗旨交代得一清二楚,且錄前三節如下:
自瓦特發明蒸汽機而後,渦輪的發明是蒸汽動力工程之一大進步。動力的產生因以達至史無前例的規模;燃煤的經濟亦遠非蒸汽機所能望其項背。如非渦輪的出現,我們今日所享受之價廉而豐盈的電力幾不可能。因適用於電廠之原動力無出渦輪之右者。
渦輪於航海機械亦極重要,大型軍艦及遠洋航輪多屬渦輪引動。
自從帕孫茲氏一八八四年發明渦輪發電機;一八九四年製成第一隻渦輪引動船艦後,渦輪於陸上及海上的應用發展,遂突飛猛進。二十年內技術之革命即告完成。本書主要敘述帕孫茲氏如何以其超人的機智,卓越的才華與不饒的勇氣完成他的渦輪發明。史實的本身已足令人深思,帕氏的精神尤足令人敬佩。

其時陳先生才二十五歲,人在台北,供職「國立編譯館」自然組,他的科學事業才剛剛起步。
一九五五年赴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深造以後,陳先生應台灣《自由中國》雜誌社編輯聶華苓之請,為該刊撰寫〈旅美小簡〉專欄,是為他多姿多彩的散文生涯之始。這些雋永的文字結集為《旅美小簡》,一九五七年六月台北明華書店初版,這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旅美小簡》出版後在台灣不脛而走,書中〈失根的蘭花〉、〈釣勝於魚〉等文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後來多次被收入海峽兩岸三地的中學語文教材,也因此奠定了陳先生在台灣散文文壇異軍突起的重要地位。

《旅美小簡》後由台灣文星書店、遠東圖書公司和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先後重印,牛津大學出版社版成為《旅美小簡》的定本。遺憾的是,文星書店版卷首有〈重印前記〉,卻未再收入後來的版本,成為陳先生散文的一篇集外小文。此文不長,也不妨照錄如下:
《旅美小簡》是我初到美國兩年間的作品,時間是民國四十四到四十六年(一九五五到一九五七年),地點是在賓夕法尼亞的費城。
我至今感謝華苓的賞識。如果不是她催我寫,這些篇文章也可能寫,但多半是寫完放到字紙簍裏。
自明華書局給印成集子後,我見過兩個不同的封面,該局究竟印過多少,我卻不知道。但我很感謝明華書局,把《旅美小簡》印得很大方,很好看。
現在明華書局停印此書已很久。好多朋友仍在找這本書,這使我很感激。文星書店蕭孟能先生又為我重印這本書,我想正是許多朋友所樂聞而又樂見的。
重印之議,最初使我有點遲疑,因為我覺得這本小書如一堆藍色的影子,在月光下晃動,很容易使年青朋友們的心靈罩上一層憂鬱的陰影。但我繼而又想,即使是憂鬱的陰影,最先受影響的應是我自己。但這些影子並沒有使我消沉,也沒有使我畏縮。所以我是不必過慮對讀者的影響的。我自信這是些忠實的東西。
有些長者把《小簡》中的一些篇章編入文選,又有些教師,把另一些當了教材,這些都是我所不敢當的。
如果說這本小書,在「但有風雨至,不見故人來」的黃昏,作為讀者的一個談天的伙伴,那倒是我引為高興的。
寫這些《小簡》已是七年前的事了!
而七年,真的,就這樣快飛過去了!

這篇〈重印前記〉簡要回顧了陳先生撰寫《旅美小簡》的原委,此書出版後在台灣的反響,以及在此七年間作者的心境,對研究陳先生散文創作歷程的參考價值是顯而易見的。〈重印前記〉作於一九六二年四月,本文則錄自一九六九年六月香港文藝書屋港一版《旅美小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