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李活大道:中港台西片譯名文鬥

荷李活大道:中港台西片譯名文鬥

【第84屆奧斯卡頒獎禮趣談戲名】隨着奧斯卡頒獎禮曲終人散,中港台三地紛紛將得獎片推出上映或出影碟,但觀乎三地的譯名,有些相差甚遠,雖然香港譯名常被指沒甚新意,不過比起內地一味偷懶或台灣有些譯到超級無厘頭,原來港譯片名已算用心! 撰文:黃珈楠

《TheArtist》

香港:《星光夢裏人》
內地:《藝術家》
台灣:《大藝術家》
新鮮出爐的奧斯卡最佳電影,憑黑白默片形式爭取到各頒獎禮評審支持,講述一名默片演員被有聲電影淘汰,內地與台灣懶得加任何意思,照字面直譯,台灣更無厘頭加個「大」字,香港譯名加入戲中的浪漫感覺,較為出色。

台版

《TheHelp》

香港:《寫出友共鳴》
內地:《幫助》
台灣:《姊妹》
講述美國黑傭備受歧視,一名年輕白人女子為她們寫書道出黑傭辛酸,香港譯名雖然畫公仔畫出腸,但亦能點題,而內地又是照字面譯,但都要譯錯作動詞,台灣更無厘頭譯作《姊妹》,驟眼看海報以為是80年代港女最愛雜誌《姊妹》的封面。

港版《勝》

台版

《TheIronLady》

香港:《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
內地:《鐵娘子》
台灣:《鐵娘子:堅固柔情》
美國神級女演員梅麗史翠普(MerylStreep)再次封奧斯卡金像影后之作,《鐵娘子》片名原本無甚可以改,港版譯名怕你忘記鐵娘子是誰,所以加上「戴卓爾夫人傳」,算是合情合理。台灣方面又是無厘頭,無緣無故加上「堅固柔情」四字,令戲名相當古怪。

港版《勝》

台版

《TheDescendants》

香港:《繼承大丈夫》
內地:《後裔》
台灣:《繼承人生》
先剔除毫無意境、求其直譯的《後裔》,餘下港台之爭便從片名跟故事內容的呼應性作考慮,基於電影既講父親要繼承照顧女兒的責任,又和土地繼承權有關,最終「人生」有男主角重過新生之意,反觀「大丈夫」則流於大男人主義,頗為缺乏人情細膩。

港版

台版《勝》

《MyWeekWithMarilyn》

香港:《情迷夢露7天》
內地:《和瑪麗蓮的一周》
台灣:《夢露與我的浪漫周記》
全部用字有相當分別,但各具缺點難分高低勝負。英文片名明明是week,香港不硬譯而改用7天,滲進了淡淡詩意;內地擺明想配合英文戲名,但瑪麗蓮與任誰也曉的夢露越走越遠;台灣片名原本最工整,缺點是字數太多累贅不堪,出現反效果。

港版《勝》

台版

《Hugo》

香港:《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內地:《雨果》
台灣:《雨果的冒險》
《Hugo》講述浪盪巴黎火車站的雨果,修理爸爸遺下的機械人後發現重大秘密。內地直譯名片最懶,易令人誤會故事跟大眾認識的法國大文豪雨果有關,香港則夾硬加了「巴黎」及「奇幻」等字圖浪漫化電影,但出手太刻意,台譯便點到即止,保留聯想空間。

港版

台版《勝》

《TheTreeofLife》

香港:生命樹
內地:生命之樹
台灣:永生樹
由於美國大師級導演泰倫斯馬力克(TerenceMalick)相隔六年在片中大玩驚人拍攝技巧,宇宙穹蒼誕生、恐龍時代進化至人類變成萬物之靈,但數億年來樹木依然充滿生命力,永生長存,所以比起直接譯成「生命樹」,台灣片名無疑意境略勝一籌。

港版

台版《勝》

《Moneyball》

香港:《魔球》
內地:《點球成金》
台灣:《魔球》
講述美國型男畢彼特(BradPitt)飾演的棒球經理人用特別統計的科學化分析去發掘潛質球員。港、台片名同樣跟隨原著小說,指經理人具幫球隊起死回生的魔力,比內地只用取材自四字成語「點石成金」而成的片名,效果看來簡潔但更有張力。

港版《勝》

台版《勝》

《ASeparation》

香港:《伊朗式分居》
內地:《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
台灣:《分居風暴》
講述伊朗夫婦為移民搞離婚,電影更揭開該保守國度的倫理、宗教及社會層面問題。內地直譯片名最無誠意,因「separation」於此不但只有別離而是更有離婚意味,台灣片名雖已點出電影主題,但港譯片名更勝一籌,令關注伊朗倫理的焦點更突出。

港版《勝》

台版

《MidnightinParis》

香港:《情迷午夜巴黎》
內地:《午夜巴黎》
台灣:《午夜.巴黎》
兩岸三地譯名不分上下,直接拿Midnight和Paris二字來用,沒飛走「午夜巴黎」的空間。但本片乃活地亞倫(WoodyAllen)歐洲三部曲第二炮,上次取名《情迷巴塞隆拿》(VickyCristinaBarcelona),香港如今繼續玩「情迷」,合情合理。

港版《勝》

台版

《ExtremelyLoudandIncrediblyClose》

香港:《響在耳邊近在眼前》
內地:《特別響,非常近》
台灣:《心靈鑰匙》
今次則輪到香港差不多照字面譯,內地則仍是一貫直譯作風,這個後911故事,講述一名在911中失去爸爸的小孩,從爸爸遺下的一條鎖匙展開一段旅程,過程中心靈得到啟發,所以台灣的譯名今次發威,改得短小精幹,好過香港又長又難明。

港版

台版《勝》

《Bridesmaids》

香港:《最爆伴娘團》
內地:《伴娘也瘋狂》
台灣:《伴娘我最大》
電影講述新娘結婚但錯找一班古怪伴娘搞亂婚禮,最後卻體驗友情寶貴。內地片名簡單直接卻缺乏想像力,台灣片名則令人混亂,相對來說香港片名最優勝,食字之餘也令人聯想到早前的瘋狂喜劇《醉爆伴郎團》。

港版《勝》

台版

《WarHorse》

香港:《雷霆戰駒》
內地:《戰馬》
台灣:《戰馬》
這套由金像大導演史堤芬史匹堡(StevenSpielberg)執導、講述年輕士兵與一匹馬一起成長,失散後各自上戰場的故事,譯名再次是香港勝出,雖然港片商每逢戰爭片都愛用「雷霆」二字,無甚新意,但起碼好過內地與台灣齊齊偷懶。

港版《勝》

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