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影展上屢獲殊榮的《桃姐》近日公映,這不單是香港影壇盛事,亦是乳癌基金會的大事。因為我們將於3月12日,在太古城UA電影院,舉行《桃姐》慈善特別場的籌款活動。
今次獲得《桃姐》義演,與我們的副主席(乳癌康復者)周錦華親自游說有關。事緣某日她外出用膳,湊巧鄰座正是劉德華,《桃姐》的主角兼投資者。言談間他表示自己有位影迷,近日患上乳癌,周小姐介紹她前往乳癌基金會,接受支援小組的服務。劉德華了解後,即時答應了這一次籌款義演。
成立已有七年的乳癌基金會,每年主要有兩次籌款活動,除了10月份「乳癌關注月」的步行籌款,還有是年初的一次,今年主題便是《桃姐》特別場。
遇上新相識的朋友,有時會問我一個這樣的問題:香港癌症基金會,屬下亦有「粉紅革命」,究竟與你們的香港乳癌基金會有何分別?
首先,兩個是不同的組織,雙方並無關係。其次,兩者明顯不同在於前者本身是籌款機構,集資後再將資源分配予各類癌症病人小組;而我們是直接提供服務的機構,強調專注與專業,絕大部份籌款所得,投放於乳癌病人的支援及福祉。
乳癌基金會的成立,源於一位康復者的建議。她表示願意將自己的經歷,與後來者分享,互相扶持重過新生活,因而觸發起一群醫生、護士、乳癌康復者及友好,集合數十人,籌得七十萬作為基金會開拔費。那年,是零四年年尾。
成立初期,基金會逢周六下午,在我診所下班後進行病人聚會。其後乳癌基金會的名譽贊助人社會慈善家大鴻輝興業有限公司主席梁紹鴻先生,願以月租一元,出租中環一單位予基金會作會址。當時運作以義工為主,由護士康復者上完輔導課程後,為病人提供服務。
經過數年的發展,基金會規模日見壯大,對善款需求與日俱增。除每年兩度公開籌款外,主要仍靠有心人捐助。例如公益金,部份資助病人支援服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三年乳健中心的運作;為了乳癌資料庫,我的醫科老師,腎科專科余宇康教授,舉辦慈善攝影展,而王氏港建集團主席王忠桐亦大力捐助。
在此感謝之餘,亦希望有更多有心人給予支持。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張淑儀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