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傳統思想是重男輕女,愛生男的總比愛生女的多,皆因有子送終繼後,至為重要。可是,最近卻聽到有朋友比喻說,兒子是前生的債主,今生前來討債;女兒是前生的情人,今生前來給你照顧和愛護。由於我的一對子女尚年輕,故此我對這個比喻暫時仍然未有任何體會或感受。但在醫院工作多年,對「女兒今生前來給你照顧和愛護」這點卻甚為贊同,因為來醫院探望和照顧病人的,絕大部份是病者的女兒,為病人憂心忡忡查問病情的,也多是他們的女兒。
記得年前有一位中年男病人因乙型肝炎引致肝衰竭,急需換肝。他的女兒主動要求捐肝,但病人堅決拒絕,說她一歲的兒子需要她照顧,不願拖累女兒。家人都着急不已,因為他已經出現肝昏迷的迹象,如果不能在昏迷前得到他親口答允接受捐贈,那便不能為他進行手術,他是必死無疑。十多名家屬圍繞着他苦勸,女兒聲淚俱下哀求說:「爸爸,你讓我救你吧!」令聞者動容,彷彿一室充滿催淚氣體,我感到自己眼中有淚,而在我身旁的護士長更失守專業形象,拿出紙巾抹起淚來。膠着之際,病人的弟弟提出由他捐肝,但可惜他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都不適合,我只能拒絕。經過個多小時的游說,病人最終改變主意,願意接受女兒的捐贈,女兒即時破涕為笑。這時的她,沒有為即將要面對重大的手術風險和痛苦而擔憂,而是為有機會拯救爸爸而開心地笑。
最後父女兩人手術成功,這名女兒為自己救了爸爸,也為兒子救了外公,現在還經常陪伴爸爸回來覆診。我相信,子女前生是債主抑或是情人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名病人在今生必定是一個好爸爸。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系主任
盧寵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