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憑房地產業務盈利貢獻大增逾兩倍,抵銷不振的鐵礦開採及特鋼業務,中信泰富(267)去年得以力保不失,全年純利微升3.8%至92.33億元遜預期,下半年盈利更較上半年跌約46%至32.21億元;末期息維持0.3元。董事總經理張極井首度承認,公司低估了西澳洲磁鐵礦的開採難度及成本,未來亦難以百分百保證不會再超支。記者:陳韻妍
張極井表示,中信泰富及項目承包商中國中冶(1618)母公司中冶集團,都沒有在澳洲做大型規劃及建設的經驗,因此低估了項目成本及難度,而過去五至六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建築材料、設備、人員成本都大升,加上澳元升值,均令成本出現大偏差,但公司已跟中冶訂立補充協議,資金足夠建設首兩條生產線,但餘下四條料須更多資本支出。
有信心8月投產
主席常振明補充,澳洲鐵礦的規模較中國鐵礦大三至四倍,自動化程度也非常高,故建設期間遇到很多困難也很正常,並坦言「我本人和整個管理團隊的工作重點、時間和精力將放在項目上」,讓項目投產具標誌性,有信心首條生產線可如期在8月投產。
事實上,自收購鐵礦以來,中信泰富三度向中冶增加撥款,加上買礦證、聘請員工等費用,迄今投資累達71億美元,令公司非常不滿。張極井亦氣憤難平,強調公司與中冶只是業主與承包商關係,兩者會否繼續合作取決於商業利益,即價格和質量,故鐵礦餘下四條生產線不一定會與中冶合作,「可能自己找當地(澳洲)公司安裝」。
被問及公司擬將興建球團廠及第二尾礦庫的開支改為建設六條生產線,他回應稱,鐵礦項目成本超支,建設成本又不斷上升,加上澳洲實施碳排放稅,均對鐵礦項目構成影響,為免成本增加,公司唯有選擇先建成金礦粉生產線而緩建球團廠,現階段亦正評估是否有必要興建球團廠。
常振明:擬增派息
英皇證券分析員殷凱輝指出,中信泰富仍未落實鐵礦今年投資額,但即使8月投產,也只是初步開工,加上鐵礦質素差,開採及運輸成本又高,故對鐵礦石價格的敏感度將相對較高,意味鐵礦未來盈利貢獻難測,加上該公司今年內地樓盤落成量會大減,特鋼價格又難寄厚望,不排除中信泰富今年核心盈利出現倒退。
中信泰富的負債問題一向備受關注,截至去年底,總負債988.93億元,當中276.54億元須於今年償還,淨負債佔總資本比率維持46%。常振明說,46%的負債比率偏高,但相信隨着鐵礦項目投產及達產,負債比率可降低,公司或會考慮增派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