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加津貼 變相減少萬元

醫生加津貼 變相減少萬元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本月起調整醫生每月候召補償定額酬金,新津貼介乎2,750元至5,750元不等,增幅可達64%。但醫生工會批評,去年醫生怒吼人手不足時,局方向人手少於25%部門的醫生,額外發放14,000萬元津貼;但現時用新制取代,變相大減津貼逾萬元。工會會考慮發出簽名運動抗議。
醫管局日前向全體醫生發出的信件指出,以往每月候召補償定額酬金分為第一層1,750元及第二層3,500元,去年9月起局方引入為過渡性措施以增加酬金。
由本月起局方會推行新制度,取代過渡性措施,把第一層津貼增至2,750元、第二層津貼增至4,750元。一般每周工作少於60小時的醫生領取第一層津貼,但如精神科、放射科及急症室醫生,晚上工作特別忙或經常被召回醫院工作,則可領4,750元津貼。

醫生協會擬發動簽名

該局新增第三層津貼每月5,750元,若過去半年每月通宵候召6次或以上,可由以往領取3,500元加至5,750元。該局每年就候召補償及特別酬金計劃開支逾8,000萬元,涉及約4,300名醫生。
公立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傅錦峯表示,去年醫生炮轟人手不足,局方向人手少於25%的部門的醫生,每月額外發放14,000萬元津貼。但現時以新制取代令補償大減逾萬元。「之前為咗平息事件就加津貼,過咗氣就想慳錢,係冇意思挽留醫生」。該會會去信局方及考慮發起簽名運動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