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把脈:投資美加樓助分散風險 - 鍾維傑

樓市把脈:投資美加樓助分散風險 - 鍾維傑

我們自2005年開始,每年都計算一個普及香港住宅單位(如太古城或對等屋苑之一個六、七百平方呎單位)能在另些城市換取多少個普遍住宅單位。數據自1994年起計,主要來自各地有關的網站,多少有點啟示:
(甲)與六個城市比較,溫哥華、紐約、多倫多、北京、上海和倫敦。
(乙)與當地「對等」單位比較,對等是counterpart,不是「相同」,如溫哥華和多倫多之對等單位是一所三至四睡房的獨立屋,或北京和上海的會是千呎三睡房大廈單位。
(丙)於2011年,一個香港單位可大約換取:(1)1.14個溫哥華單位;(2)0.48個紐約市單位;(3)1.89個多倫多單位;(4)2.45個北京單位;(5)1.91個上海單位;(6)1.30個倫敦單位。上述詳情可往敝網頁觀看: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zeppelin_Global_Index.htm

京滬樓升勢似香港

為甚麼香港房地產投資者買外國物業會有減風險之效?因為香港的住宅價格走勢與上述外國城市的(不包括北京及上海)似無大關連,它們之間的數值關係(correlation)不高,即表示這些城市之住宅價格不太跟隨香港的上落,例如香港跌,它們未必跌,令整體投資風險減少。
因此,由於香港與溫哥華、紐約市、多倫多和倫敦之數值關係不算高,在這些城市置業有分散風險之效。相反,在北京及上海買樓沒有分散風險效用。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