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嫌棄到欣賞 創業年半回本80後開中醫診所

從嫌棄到欣賞 創業年半回本
80後開中醫診所

【本報訊】他自小在中藥「浸」大,曾嫌棄媽媽是中醫師,今天卻是兩間中醫診所的準中醫師。25歲的方顥澄(Jacky)從沒醫生夢,只有老闆夢,夢想擁有自己的餐廳,讀大學時他用20萬元在股票市場獲利1.6倍,賺取人生第一桶金;大學畢業後半年他成功創業,但不是餐廳而是中醫診所。
記者:馮樂琳 黃學潤

在80年代初,Jacky父母以夫妻檔開設樓上藥材店,媽媽是註冊中醫師,Jacky兒時以藥材店為家,喜歡模仿媽媽把脈看症,他的志願卻不是當醫生。初中時的Jacky更對中醫師產生厭惡感:「見到西醫身光頸靚,診所乾淨,中醫師就污污糟糟,成日被質疑『醫唔醫到人』,所以唔想同人講阿媽係中醫。」
家中親友多經營小生意,影響Jacky立下老闆夢,大學修讀工商管理為未來鋪路。對「食」情有獨鍾的他,夢想畢業後開食肆,但這夢想後來產生變化:自小照顧Jacky的舅公,受中風後遺症折磨,眼見感情要好的舅公每星期苦撐身體,從沙田到九龍接受中醫治療,治療確有效,無奈路途遙遠被迫中途放棄。舅公於09年初離世,Jacky決心開中醫診所,提供更多中醫服務。

正修讀中醫碩士的方顥澄,亦是中醫診所老闆,每日大學、診所兩邊走。
黃學潤攝

投資股票賺第一桶金

做生意成本動輒數十萬,09年他大學畢業隨即開中醫診所,錢從哪裏來?原來Jacky在大學一年級已開始買賣股票,股本20萬元,一半是18歲前的利是錢,4萬元是「私己」,餘下是外婆去世後留給他的,Jacky先後3次入市,以穩陣為原則,先以4萬多元小試牛刀,購入內銀股,獲利一成再重槌出擊。同年他第二次入市,Jacky留4萬元壓倉,餘下的10多萬元,以三七比例分別購入中國人壽(上市編號:2628)和玖龍紙業(上市編號:2689),相隔年多賣出股票,獲利超過一倍。Jacky第三次入市蝕2萬多元,急急斬纜。埋單結算,Jacky在1年多內,將20萬元滾出52萬元。
直至大學畢業,他物色店舖,一手策劃診所設計、入貨和請人等,直至09年底,在上水廣場開中醫診所。開店半年,每月蝕3萬元,其後漸上軌道,診所在一年半後回本,去年7月在紅磡開分店。
前特首董建華辦中藥港變「大隻講」,Jacky仍選擇中醫藥的路並非只有感情,因近年保險公司開始接受中醫在保障範圍。現時每年150個中醫學生畢業,政府和慈善機構吸納不足100人,故需更多服務吸納畢業生。

Jacky對中醫的態度,由嫌棄到欣賞,遂決定學醫。

特稿
當老闆不改節儉

身為兩間診所的老闆,Jacky衣着樸素,生活也平實,每周五天在學校、診所兩邊走,周末假期待在診所,當「替工」接待員。身上最昂貴的是家人在他入讀大學時送的名錶,其次是他應付學習而買的iPad。
Jacky自言沒有刻意節儉,而是受舅公影響成為習慣:「佢教我,如果有十蚊,係咪要用晒?用三蚊得唔得,唔得再試五蚊,最多只可用六成,夠着夠食就得。」中學時期,Jacky每日有22元零用錢,他說離學校遠一點有10元連飲品的飯盒,或到快餐店食特價漢堡包,每日可儲數元。到今天當老闆,Jacky不改節儉,一個人用膳時10多元攪掂,遇上同學聚餐或宴請老師,Jacky才大破慳囊。
對於有人批評80後不及上一代,Jacky呼寃:「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特質,新一代可能反叛啲,但都好有自己思維;佢哋基本所需得到滿足,反而有更大空間去創新。」
《蘋果》記者

小病人送給診所醫師的生日卡,令顥澄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