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位於西藏之南,印度之北。喜瑪拉雅山東部山脈上的一個小小的山國,人口不過七十萬,大多數住在西南部,首都叫「廷布」(THIMPHU),住了十萬人,已經是第一大城市了。
許多人都嚮往到不丹旅行,因為聽說那裏是世界上「最後一塊淨土」,還聽說不丹不追求「國民生產指數」,而追求「國民幸福指數」,聽起來純淨一如童話,對於香港人來說,將童話更加浪漫化的事情,是梁朝偉和劉嘉玲特地選了不丹,舉行了他們的婚禮。
文、攝影:李純恩
升級商務加七十美元
不丹航空公司Drukair的航線不多,要飛不丹,一是從尼泊爾的加德滿都,一是從泰國曼谷。
我在曼谷會合了一班同行的朋友,一大早趕到機場,去坐七點鐘起飛的班機。本來以為兩個小時可以到達,不料中途還要在孟加拉的達卡停留,加上時差,整個航程就要四小時。經濟艙的收費來回六千多港幣,但在機場櫃枱臨時升級去商務艙,單程只要多付七十美元,便宜得出乎意料,於是我們就把商務艙坐滿了。
飛了兩個小時,到了烟霾迷漫的達卡,上下客,停了四十五分鐘,再飛半小時,空中上出現了一座漂亮的雪峯,穿雲而出,氣勢磅礡。這就是不丹最高的干卡本森峯,位於中國和不丹交界之處,海拔七千五百七十米。
然後飛機便開始下降,在兩邊高山的峽谷中飛行,天清氣朗,兩旁的高山如夾道歡迎,那種飛行法,令人想起《消失的地平綫》裏的描述。於是飛機上的人,也都覺得自己正向一個世外桃源飛去。然後,就在一片大山中降落,那也是不丹唯一的國際機場。
像新西蘭皇后鎮
從飛機上走下停機坪,踏足不丹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空氣很好,看看空曠的停機坪,看看身邊的高山,那感覺,有點像到了新西蘭的皇后鎮,也是這麼一個小機場,但是,這裏已經是不丹的「第二大城市」巴羅Paro。
汽車從巴羅機場出來,一直往「城裏」開,結果經過了「市中心」我們還渾然不覺,因為一路所見,都是農村和山崖,偶然在山崖上見到住房和廟宇。
於是就調整了概念,這根本就是一個藏在大山裏的國家,他們的城市概念,跟我們的不一樣,因此,在我們眼裏,他們的第二大城市,規模不過是中國西南部,比如川西的一個小鎮而已。
於是我們就在山道上轉來轉去,往酒店而去。山道都修得很簡陋,旁邊的房屋也簡陋破爛,路邊屋前有很多垃圾,紅色、白色的膠袋迎風貼地飛舞,很像中國農村。
山色風景很一般,又是在冬季,土黃樹禿,更增荒凉。但遊人的興致還是很高的,因為到了不丹。
最低消費絕不低
到不丹旅遊有限制,這個1907年成立的王國,一直到一九七四年才對外國人開放,到現在,每年遊客人數還受控制,但究竟控制數目是多少,也眾說紛紜。有說八千,有說一萬,有說萬二。看來,還是有彈性的。
由於限制遊客人數,又要保障旅遊收益,所以每名遊客的花費也有「最低消費」,那就是入境遊客,每人每天要交二百五十美元,這筆錢,叫「稅項」,但也包括在當地的吃住及導遊費用裏,這是最普通的消費,如果想特殊些,豪華些,再加錢就是。
據說,不丹還是嫌遊客多了,明年還會增加「稅項」,由每人每天二百五十美元,加到三百五十。
這無疑令遊不丹的費用貴了,但從另一方面說,也令「遊不丹」矜貴了,於是,會有更多人想去不丹了,很好的市場學問。
Dzong一片紅
汽車終於走出彎彎曲曲的山路,再經過一片村莊,就到了我們入住的五星級酒店ZhiwaLing。酒店範圍很大,除了大堂主樓,客房都在一幢幢三層高的樓房裏。我拍了幾張照片傳給香港的朋友看,他們回短訊說:看起來很荒凉。我說,是很荒凉。
在不丹前後住了四天,活動範圍只在這個山中之國西南部很小一片地方,主要往返於巴羅和辛布兩個城市之間,公路很差,在大山之中盤旋,來回要花很多時間。
不丹是藏傳佛教國家,全民信教,寺廟很多。不丹的寺廟叫「Dzong」,那是一種寺廟和堡壘的結合體,遠觀似城堡,依山而建,氣勢不凡。
在巴羅的ParoRinpungDzong是其中佼佼者,背山臨河,高踞山崖,白牆紅窗,厚厚實實,易守難攻。裏面有很大的院落,有喇嘛學校,小喇嘛課間小息,走到院子裏曬太陽,陽光上,袈裟構成一片紅雲,對遊客而言,是很好的照片構圖。同行的朋友跟我說,劉嘉玲的婚紗照就是在這裏跟一群小喇嘛拍的。又是劉嘉玲。
膽戰心驚虎穴寺
然而真正好看的,也是不丹最值得一看的景色,是巴羅的「虎穴寺」。
「虎穴寺」建在三千多米的懸崖上,從我們住的ZhiwaLing酒店出發,十分鐘就到了山腳下,仰頭一望,只見陡峭入雲的山壁上有一座小小的白廟。問導遊要往上爬多少米,答案是九百多米。
九百多米的山路很陡,起點在二千多米,也已叫生活在零海拔地方的人心驚。山腳下有馬可租,我慣了在高原行走,於是就徒步而上,走走喘喘,喘喘走走,終於到了頂端,往前一看,「虎穴寺」就在對面山崖上,屹立峭壁,建築險峻,四周五彩經幡飛舞,空谷翔鷹,飛瀑直下。只是,中間隔了一個山峽,若要過去,還得沿山而下,沿山而上,有七百多級石梯。
如此,上下兩千米,再加一千五百級石梯,算是看到了不丹最出名的一景。說值得,是值得的,因為同行的一些香港朋友,在走到一半的時候,都累得不想活了。結果,人人撐到上山,人人走來回一千五百級石梯上了「虎穴寺」,待行程完畢,都有很大的成功感,都為自己鼓掌。
電視進入不再平靜
去不丹的人,都為不丹追求國民幸福指數這個題目感興趣。其實「國民幸福指數」這個說法,是上一任國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來的,那時候,國門還未打開,不丹人對外面的世界也不了解。自從2000年之後,電視進入了不丹人的生活中,外國的電影和世情帶來的衝擊,令封密生活在大山裏的不丹人對世界有了新的了解,也有了比較,相比之下,不丹的貧窮,令不丹人的心情不再平靜。
這一次不丹之行,我不肯定在所有的不丹人臉上看到福相,但肯定看到了一些苦相。相由心生,這些臉相,是沒法令我體會到他們內心是真正幸福的。
於是也就令人替這個山中小國思考一下:純粹不追求「GDP」是不是一件好事呢?在「國民生產指數」和「國民幸福指數」之間,就不能取得一個平衡嗎?
這一點,連他們的教育部長也承認,現在的不丹人,因為有太多的生活和教育問題要解決,許多人,並不那麼快樂,並不感到幸福。
從不丹回來之後,我跟劉嘉玲說,難怪臨走前告訴你我要去不丹,你並沒有顯得太興奮。她笑笑說:「是我們把它打造得很浪漫。」
於我的感受是,許多人從這個追求幸福指數的國度回來之後,覺得自己原來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