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昨在答問大會一度低頭數秒,顯得無法言語,狀似哽咽,又宣佈棄租深圳豪宅,並對公眾道歉,試圖挽救夕陽政治生涯。有政府新聞處前高官認為,曾蔭權為官45年,始終學得前朝港英殖民地政府處理政治危機的一招半式,表現較早前被踢爆僭建醜聞的特首候選人唐英年略好。但前高官王永平認為,曾的補鑊招數過時,並錯過最佳的道歉時機。
有新聞處前高官表示,曾蔭權做財政司司長時,以擅打逆境戰聞名,「橋王」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也讚曾每次遇到危機,都能沉着應付。他形容,從曾蔭權上周搶在傳媒報道前,主動承認租住了深圳豪宅,到宣佈成立調查委員會檢討機制,至昨日承諾放棄租住深圳豪宅,都有着港英政府當年應變的影子。
錯過最佳道歉時機
不過,同樣為官多年的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認為,比起唐英年回應僭建醜聞與感情缺失,曾蔭權的表現稍好一點,但市民不會受落。他表示,曾蔭權連日來的補鑊招數過時,例如成立調查委員會,「以前就話過到關,但家民智好高,你唔可能乜都仲賴落制度,而你自己冇問題」。他又批評曾蔭權上周被揭發接受富豪款待後,未有即時道歉,拖了10天才在立法會上為引起市民失信心致歉,錯過了最佳的道歉時機,「市民對你嘅印象唔會改觀,你始終冇承認責任」。他指如在港英年代,任何港督或高官犯着曾蔭權的錯失,「一早調咗返祖家」。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曾蔭權在答問大會哽咽或許是真情流露,但整體公關技巧不見得特別高明,「唔係好得」。他指曾蔭權連日來交代事件詳情太慢,到昨日上答問大會,又沒有新增資料提供,「好多疑點都未答過」。《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