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各地方部門亦不斷探討人民幣資本賬項下試點的開放空間,消息透露,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正研究,經核准省內港資及中資註冊企業,並在港設有分支機構的公司,可赴港進行跨境人民幣借貸融資,籌集所得營運資金,可透過外債額度形式「打回」省內使用,初步核准總額規模約300億元(人民幣.下同)。
記者:劉美儀
若當局的研究順利,不排除於短期內會有進一步公佈,市場指此舉可望為人民幣資本賬下帶來又一項目開放。
促進本地借貸規模
廣東省人行研究的新跨境融資構思,最大突破是核准名單的省企,毋須持有合規跨境貿易結算文件支持,只要經審批額度後,便可經在港分支機構,直接在香港借貸營運資金或股東貸款打回省內。若有關構思通行,可大大促進本地人民幣融資活動規模,銀行持有的人民幣資產出路因而增多,本港人民幣資金池亦增添多一個回流內地渠道。
現時境內企業只可透過跨境貿易結算平台,或經內地監管批准後,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境外企業則可申請經外商直接投資(FDI)在境外發債借貸,再以股本形式滙入內地發展項目;去年底,本港的人民幣貸款總額為308億元,主要為FDI及貿易相關融資需要。
人民幣資本賬目前尚餘20多個項目未開放,隨着人民幣加快國際化,獲人行下放權力的各地方監管部委,亦不斷研究在合規範疇下,試點開放資本賬的跨境業務,消息說,若廣東省方案獲准,相信核准企業可向其他省人行及外管局申請個別額度。
人行昨在網站公佈,今年將擴大跨境人民幣業務範圍與品種,積極拓展人民幣在貿易投資中的跨境使用,並將進一步提高跨境人民幣業務監測分析工作,完善人民幣滙款形成機制,並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改革。
擴大跨境業務品種
廣東省加快人民幣試點工作,除了企業外,個人亦尋求突破,《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稱,人行深圳市支行上月14日下達文件,允許個人進行跨境人民幣滙款的最新指令,每人每日通過當地中資銀行分支機構,滙款不超過8萬元,現時內地個人客戶只可以通過購滙,每人每日最多可滙出境外5萬美元等值人民幣。
不過,《中國證券報》引述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負責人說,報道有誤;而幾家深圳銀行均表示,目前並未接到正式文件,有關業務也並未開始辦理。
人行廣東省分行研究重點
‧經核准省內港資及中資註冊企業,並在港設有分支的公司,可赴港進行跨境人民幣借貸融資,籌得資金可透過外債額度形式打回省內使用。
‧初步核准總額規模約3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