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畢菲特每年「給股東的信」可讀性都很高,既有嚴謹的數據,也有讓人會心微笑的自嘲與玩笑,更有讓人終生受用的投資智慧,難怪每年fans都會追看。上星期六出爐的信,傳媒報道得最多的是他選定了接班人(還有兩個後備接班人)和承認看錯美國樓市。用股神的原話,美國樓市去年仍在「EmergencyRoom」(急救室),跟他原先估計已開始復蘇有極大距離。
看完這封長達22頁的信,認為最過癮、最有價值的是他為何對投資黃金不屑一顧。根據他的說法,投資是犧牲當前自己享有的購買力以換取未來有更大的購買力。簡單來說就是要不斷增值。粗略來說,投資有三大類,其一是以貨幣計價的資產包括債券、樓按、銀行存款等。其二是一些本身不能生產任何價值,只能期望有越來越多人接貨令它升值的東西,例如十七世紀的鬱金香及現時流行的黃金。其三是股神的至愛,那就是一些本身生產力旺盛並可因此而不斷增值的東西,包括營運良好的企業、農場、物業等。
那股神為何對第二類投資敬而遠之呢?他做了一個假設性的投資計劃,以全球黃金儲存約值96,000億美元(以每安士$1,750計算)計,拿這筆錢可以購入美國全國的四億畝農地(每年生產2,000億元作物)及16家ExxonMobil(每年總計盈利6,400億元)。也就是說,拿96,000億美元的投資每年可增值8,000多億美元了。可是若把錢押在這17萬公噸黃金的話,每年仍是只有17萬公噸黃金,沒有少也沒有多。十年下來以複息計算,投資在有生產力的資產的新增價值隨時翻一番甚至更多,那大堆金磚則只能金光閃閃放在倉庫裏,沒有任何增長。還未計算每年開採的1,600億美元的黃金要找買家接手,不然價格便會下滑。這樣下來,股神自然棄黃金而買實業、買優質公司了。
股神也承認市場或人心恐慌時黃金可以找到大批新買家,令價格持續上升,但他堅持長遠而言黃金必然跑輸。問題是現時投資黃金以短炒為主,真是「一百年太久只爭分秒」,投資者只怕聽不進股神的金石良言。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