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爸港媽望子成龍,資優教育更「渴市」。08年由政府及富商何鴻卿共捐出兩億元成立的香港資優教育學院,下學年開始把現時中學生課程擴展至高小,現時已有約100名學生上先導課程。
記者:彭美芳
資優教育學院現時為10至18歲學生,提供免費資優校外課程。院長湯敏思(StephenTommis)表示,由於小學生對資優課程需求大,去年9月在六所小學,為約100名小學生進行資優教育先導計劃。
新教學法啟導思考
學院總監鄧景康表示,小學生的資優課程會採用小學、中學程度的課程,重視反思知識,利用新教學法,啟導學生在數學、科學等的思考模式,學院2012/13學年計劃在小學推廣資優課程,課程暫未有框架,會參考先導計劃成果。
本學年有2,429人經學校提名申請,較去年增加兩成,學院只取錄1,583名新生,今屆學員平均年齡15歲,初中佔569人,比上學年(10/11學年)多56%,而高中生有1,014人,比10/11學年增加23%。新生修讀數學為主,約31%、科學佔27%、人文學科及領導才能佔22%及20%。
提供約250項課程
學院至今累積為約1.5萬名學生提供約250項課程,課程時間由一天至一年不等,學生多數於放學後或周末上課。學院主要提供免費課程,08年啟動的兩億元作為後備基金,由於收入少,每年有虧蝕,由後備基金補貼。至10/11學年,淨資產有1.88億元。鄧景康表示,現時的資金足以營運數年,未來或會向優質教育基金或向外募捐。
學院有不少資優生來自名校,皇仁書院中四生鄭皓澄及聖保羅男女中學中五女生彭旭,他們去年首次被校方推薦參加學院的數學訓練班,由大學教授任教。鄭皓澄說:「名校生嘅壓力源自同學互相競爭,喺學院同其他學校叻同學一齊切磋,培養自學能力。」彭旭說:「自己好喜歡數學,學院教中學學唔到嘅嘢,包括心理學、電腦、橋牌等,加深對數學嘅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