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孕婦湧港產子,本港兒童人口五年後料增至124萬人,勢加重兒科服務負擔。醫管局首次統計發現,兒科服務被雙非病童逼爆,在上月6至19日期間公院1,624宗兒科急症個案中,6.4%為雙非兒童,13.4%是單非孩子,合共近兩成。去年因癌症來港求醫的雙非童,較五年前翻四倍;因先天性心臟病求診的雙非童也較前年升近兩成。
記者:陳凱迎
醫管局兒科中央服務統籌委員會資料顯示,局方與統計處推測包括在港出生及持單程證來港的零至14歲人口,會由2006年的100.2萬人增至2016年的124萬人,兒科服務需求勢增。
佔兒童心臟手術兩成
委員會為掌握雙非童到公院求醫的數據,上月6至19日期間統計各公院兒科急症數字。結果,兩周內共有1,624宗兒科急症個案,當中104宗屬雙非兒童;新界東有36個雙非兒童求診,是七個聯網內最多,其次是有26宗的九龍西(見表)。
雙非兒童主要因罹患癌症、先天性心臟病和遺傳性疾病等治療成本高昂的病症,來港到公院求診。以癌症為例,雙非個案過去五年一直增加,07年至前年分別有4、6、12和9宗雙非兒童癌病新症,去年則較07年的數字增四倍達20宗。
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雙非兒童,去年有68人於全港公院唯一設有兒童心臟外科服務的瑪麗醫院,接受心導管或心臟手術,佔全年服務量逾20%,較前年相關的58宗個案增加約兩成。
部份雙非孕婦未有做足產前檢查,也令本可透過產檢發現的遺傳病個案增加,例如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個案,05年至今有35宗,當中雙非和單非分別佔12宗和5宗;先天新陳代謝疾病如維他命P缺乏症(citrindeficiency),雙非兒童患者也有33宗。
仍欠39名兒科醫生
公院兒科醫生昨就雙非病童問題,與醫管局高層會面。新生嬰兒服務關注組發言人陳衍標醫生指,罹患上述疾病的雙非兒童,絕大部份會到本港公院求診,醫管局須就雙非病童對醫院服務帶來的影響作長遠規劃,尤其是目前仍欠39名兒科醫生,冀當局解決人手短缺問題,同時減少雙非孕婦來港產子,才能紓緩兒科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