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權鬥刺激軍費與維穩費急增 - 李平

盡論中國:權鬥刺激軍費與維穩費急增 - 李平

去年全國政協、人大「兩會」舉行期間,維穩費超過軍費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之一。在中國經濟維持快速增長、財政收入增速驚人之際,加上高層權鬥熾熱,穩定軍隊、穩定社會成為頭等大事,今年的軍費、維穩費維持雙位數增長,幾無懸念。

花錢買平安再貴也值得

自1989年至去年,中國的軍費開支已連續23年增幅超過10%,去年軍費預算達6,011億元。由於實際開支幾乎年年超過預算,相信去年的實際軍費可能超過6,100億元,今年的預算再維持12%的增長,可望突破7,000億元。不說中共新一代領導人需要討好軍方,多撥軍費、多授軍銜,就是以中國人走向世界的速度來說,國人也多覺得需要強大的軍力作為後盾。
其實,中國這些明面上的軍費其實只是「吃飯」開支而已,購買軍火、研製尖端武器的開支,多不在其中。美歐和亞洲鄰國少不了批評中國的軍費增長,真正擔心的是中共一黨專政的體制下,一旦權鬥擦槍走火,就有可能挑起戰火,以轉移百姓的注意力。
對於媒體廣為報道的維穩費,北京官方是打死也不承認的。中國財政部、新華社去年都曾強力否認,指6,244億元的公共安全預算不是維穩費。但是,連中宣部直屬的《光明日報》也不肯被忽悠,以《「天價維穩」的無底洞有多深?》為題報道歷年維穩費開支,敢言的《財經》雜誌更刊登了《中國維穩費:公共安全帳單》,披露公安部、信訪部門的維穩費用根本在這筆預算之外。
在中國官員眼中,維穩費再貴也是值得的,花錢買平安嗎,轄區內鬧出群體事件,是會受到政敵攻擊、危及烏紗帽的。只是,這種思維與軍費的增長一樣,在獨裁的政制和權鬥的舞台上,同樣不靠譜。中國的群體事件,實際上就是騷亂,肇因多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欺民霸市,或者涉及農村徵地、城市拆遷、國企改制,治本之路在民主、法治,豈是花錢買得了的?

李平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