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仲邦報道】銀行、財務及美容健身公司的推銷電話無日無之,令人不勝其煩。雖然市面有攔截軟件阻截電話,但仍無法完全堵截。現時《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仍未監管人對人的電話推銷,有關注團體認為條例實行了四年仍未能改善推銷電話滋擾問題,建議政府採取發牌制度規管電話推銷。
在滙豐銀行開設儲蓄戶口的梁先生本月初10天內收到8次「39114112」的來電,「用緊部手機發電郵同打機,過濾軟件就彈出嚟話滙豐來電,要揀聽或者唔聽,阻住晒,最擔心外遊時收到電話要畀漫遊電話費,好無辜」。他要求滙豐在推銷名單上剔除其電話號碼,獲覆處理需時兩個月,轉向金融管理局投訴又須填寫六頁投訴表格,費時失事,他慨嘆:「取消推廣電話咁難,唔怪得佢哋咁冇節制!」
JunkCall網站接投訴
滙豐回覆指客戶如欲停止接收推廣資訊,七個工作天可辦妥,已聯絡梁先生解決事件,惟未有解釋為何最初指要兩個月處理。至於金管局雖稱銀行銷售產品時須保持克制,惟若市民有投訴仍應先向銀行反映,不滿才向該局求助。
由民間自發的公開推銷電話號碼網站HKJunkCall.com管理人胡文翰表示,近期滙豐以新電話號碼致電客戶推銷產品,該網站也接到不少投訴,惟因銀行轉用新電話致軟件未能及時更新,難以堵截。
真人推銷未受規管
根據2007年生效的《非應邀電子訊息條例》,只針對電子訊息推銷,包括預先錄製的音頻電話、短訊或傳真訊息,市民在電訊管理局的《拒收訊息登記冊》登記後便不會收到推銷電話,惟真人推銷未受規管。公共專業聯盟主席莫乃光認為條例過時,「實施咗四年幾,市民仍收到好多推銷電話,證明條例冇用」。
胡文翰則指出,近年多功能的智能手機被廣泛使用,令推銷電話的滋擾性更大,「手機用家隨時因收到電話而彈Apps,喪失遊戲資料甚至錯失股票買賣時機」。他認為政府應發牌規管電話推銷,商戶領牌前須向政府登記電話號碼,否則會被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