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發佈2011年人口普查報告,不少報紙報導撮要,大都附有一條標題:「香港貧富懸殊,愈扶愈貧」,但睇番啲數字,似與標題不符,於是左丁山特登去買一本「2011人口普查」嚟睇下,將啲數字推算一輪,得到嘅結論係由2001至2011年,香港人收入向上移,情況向好,甚麼愈扶愈貧之言,全是胡說,好心啲電台評論員,新聞記者與編輯唔好腦筋懶惰,請做吓功課先。
「2011人口普查」表25,「住戶收入」有2001、2006、2011年嘅香港家庭住戶每月收入劃分,最低收入由少於二千元起,最高收入至高於十萬元止。最低收入家庭(上至每月四千元)嘅數目在01至06五年間大幅度增加,由163,423戶增至205,515戶,五年內增加四分一有多,到了2011年,數目增加到214,726戶,五年增幅為4.5%,增長率大大放緩,為何如此,要注意01至03年香港經濟由好變差到極,04年起先開始好轉、06至11年經濟增長唔差,極低收入家庭數目立即增幅放緩,在呢個收入水平嘅住戶,應是半失業人士,新移民。內地人憑單程證每日150人可來港,十年就會增加547,500人,以平均每戶三人計,即182,500戶,因單程證入口派額未用足,當係五成使用率,十年間便有九萬戶入境,而貧窮戶(月入少於四千)在十年內只係增加51,303戶!如果有人深入研究調查嘅話,新增貧窮戶來源極有可能係新入口嘅,正是香港每日輸入貧窮,與甚麼扶貧政策無關。
試將香港家庭數目以每月收入劃分為三大類,睇吓唐英年所講之欖球型社會結構是否成立。在2001年,月入少於一萬者有493,502戶佔24%,月入一萬至二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者有963,887戶,佔47%,月入三萬至九萬九佔529,172戶,佔25.8%,月入超過十萬元有66,851戶,佔3.3%,幾合符兩頭尖中間大嘅型態。好嘞,十年後嘅2011年,月入少於一萬者佔563,915戶,佔23.8%;一萬至三萬者有980,062戶,佔41.4%,三萬至十萬者有713,391戶,佔30.1%,月入逾十萬者有111,428戶,佔4.7%,2011年嘅型態就係低收入戶略少,高收入戶大增,數字清楚話俾我地聽,香港人收入向上移,社會向上流動力好高,除非高收入者又係新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