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不少復康機構需照顧的智障兼自閉症的患者比率相當高,但社工人手不足及缺乏培訓,影響服務質責。調查顯示40間受訪復康機構,合共服務3,176人中,逾兩成共693人是智障兼自閉症患者,有機構比例更高達七成。資深社工批評人手不足,業界壓力已到「臨界點」,要求當局正視問題。
促增人手及加強培訓
立法會議員張國柱去年10月以問卷訪問40間復康機構,包括展能中心和庇護工場等,近八成受訪機構主管指人手不足,逾七成認為要增加設施;超過半數反映場地不足、缺乏專業支援和相關培訓。資深康復服務社工余佩玲指,自閉患者不善於表達,溝通困難,情緒易受波動,「有好多需要自己講唔到,人哋又理解唔到」。
余指,機構場地空間有限,自閉患者無法抒發情緒,常會出走或向員工施襲。惟前線員工欠培訓,「一入職就上戰場」,且缺乏職業治療師等專業支援,直言業界的壓力已近「臨界點」。
余太的兒子30歲,有輕度智障和自閉症,現於庇護工場工作。她指兒子曾因錄影機壞掉,氣憤下企圖扔電視機落街,「比一般人學習和教導困難好多」。張指,08年政府指全港約有3,800名智障兼自閉症患者,但外國參考數字則是總人口的百分之一,推算本港有七萬名這類患者。他促請當局作全面統計及評估病況,以提供合適的復康服務,如增加輔助醫療人手和加強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