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至27日,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寶珠姐又嚟啦!那麼多年,只要寶珠出場,依然是那些年的影迷公主備受跟足大半輩子粉絲緊貼。
那些年未曾見她的粉絲或未夠年齡搭上那班車的幾多後幾多後總會看到寶珠及與她同期一班姊妹不同年代以來帶給社會大眾基本上一個信息:正面。不論芳芳的耳疾重病不言休,家燕寶寶走過人生邊緣,素波默默堅守演員本份或低調離場的明明芝華;一盞一盞傳統美德的明燈,雖然未至黃師傅關德興着實相差無幾,他們的存在猶如吳楚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無論如何你不會聯想過當年紅透半邊天的天皇巨星今天如此實在活在你我之間經歷世途難免生,老,病,死,喜,怒,哀,樂。
寶珠屬於舞台,尤其戲曲,甫出場開腔,吸引無限。看《紅樓夢》那張海報照片,超越年齡界限;寶珠活脫脫便是少年怡紅公子,雙目靈巧,笑容以至面部肌肉動感跟劇中人氣質靈魂合拍無間;寶珠便是寶玉跟任姐便是周世顯龍劍笙便是唐伯虎的至神至情同出一轍。
回說海報設計也是一絕,俗艷不失清新,絲造的,電腦鑲的,人手刺綉的牡丹花鋪陳,寶珠並蔣文端一雙玉人夾雜花葉形象先聲奪人。
跟寶珠也有點緣份,不是飛台北便是飛上海再不然便是某餐廳總會無由撞上,相見歡想她也習慣,寶珠在前如何不求合照?伯父那家一大伙堂姊妹從那些年的幾歲到十幾歲都是寶珠骨灰粉絲,見跟寶珠合照恨得牙癢癢,妒羨得要死!幾十年過去,她代表不再是「請各位讓開」的寶珠姐,而是讓不同代人靠近去日人情親和謙遜然而踏出虎度門叫觀眾眼前發亮追隨喜怒哀樂的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