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油價狂飆滯脹風險增 - 李大同

環球透視:油價狂飆滯脹風險增 - 李大同

直到本月初,大部份美國交易員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留意意大利10年期國債孳息走勢;而在上周,每天第一件事就是關注布蘭特期油價格走勢,可見市場氣氛已由擔心歐債危機,快速轉移至石油危機。而鮮有人談及的,是汽油需求其實可作為領先經濟指標,而該需求在去年11月開始已大幅下跌,顯示美國經濟遠不如想像般樂觀,加上受到高油價夾擊,是現時環球市場的一枚炸彈,經濟出現滯脹的風險再次增加。

需求大減收縮先兆

若歐美經濟狀況真正出現改善,確實可支撐油價繼續向上。但如果實情並非如此,油價繼續攀升,只會令經濟落入高通脹及低增長的惡性循環,屆時要刺激經濟便會苦無對策。
由於儲存汽油需要很大的空間,所以油站會在庫存接近完全消耗時,才會再次要求付運,令到汽油擁有「即時性商品」的特質。所以,汽油的零售付運能夠成為汽油需求的重要依據。而汽油平均每天付運量,由去年7月的4240萬加侖,跌至11月的3090萬加侖,需求跌幅在短短幾個月內達27%,這種情況只會在經濟急速衰退時才會出現。同期汽油價格卻由每加侖3.56美元,下跌至3.29美元,跌幅達7.5%,直接反映美國消費者對汽油需求大幅放緩,是經濟收縮的先兆。
紐約期油上周勁升近7%,至接近每桶110美元的9個月高位,市場人士紛紛將此解讀為伊朗地緣政治緊張的原故。然而,伊朗局勢或是油價急升的近因,主要原因應與環球央行大手放水有直接關係。正因央行難以亦不會在短期內,從市場上吸回資金,國際油價將會繼續攀升,有估計游資過盛將令紐約期油升抵每桶200美元水平。而自1971年起,美國經濟每次進入衰退前,能源價格必先上升。

游資過盛越趨嚴重

環球主要央行一直以防止經濟陷入通縮,以及短期通脹受控為由,鬆銀根谷起股市及經濟。這些央行在過去4年間,共向市場注入7萬億美元的流動資金,最近,英倫銀行及日本央行宣佈加碼泵水,更令游資過盛情況越趨嚴重。事實上,以歐元及英鎊計價的布蘭特期油,已於上周分別升抵歷史高位。
美國著名經濟分析師羅森伯格曾提到,美國經濟去年的增長幅度勝預期,汽油價格回落是主要原因之一。而國際油價短期內升勢未止,必定會拖累美國經濟增長,更遑論仍被債務危機蹂躪的歐洲國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