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倡亞洲儲蓄轉買股

貝萊德倡亞洲儲蓄轉買股

【本報訊】亞洲區儲蓄率高逾三成,財富持續滾存,令這個市場成為基金界覬覦的福地。全球資產管理一哥貝萊德,其亞太區主席馬凱博表示,面對高通脹回魂及負利率環境,一向慣於將資產投放銀行存款的區內投資者,已醒覺資產價值只會萎縮,他相信區內儲蓄率未來一定會向下。

屆投資者重拾信心時

過去十年,不少區內投資者雖因普遍「自行揀股」而在股市飽受重創,但他堅信,現在絕對是投資者「重拾信心」的時候,並透過專業資產管理公司長線投資較高風險組合,包括股票、指數或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以及另類投資(如對冲基金),以帶動更高回報。
貝萊德主席兼行政總裁芬克,早前呼籲投資者「100%投入股票」,馬凱博接受訪問時亦說,亞洲股市已呈「超賣」現象,區內經濟增長率高,為市場發展提供穩定基礎,但亞洲投資者普遍喜歡「自己揀股」,嫌購買基金支付管理費,然而他認為這是很危險的投資模式,因「揀個別股」,眼光不可能永遠準確。
對於基金收費水平是否有下調空間,他只說因市場競爭,行業收費常面臨壓力,惟投資者要保障長線回報,最少應考慮指數基金或ETF等一籃子品種。

續開放人幣資本賬

貝萊德是滙控(005)主要股東之一,去年5月滙豐舉行策略日,前者亦有派代表出席。剛從滙豐過檔貝萊德的馬凱博,被問及對滙控股價及「舊舖」前景看法時,拒絕預測其股價走勢,只說滙豐是一間優秀企業,亦希望其表現繼續理想。
人民幣相關產品是未來基金業發展重鎮,但馬凱博認為,短期內人民幣尚未能成為投資支柱,人民幣資本賬必須進一步開放,並穩步朝國際化方向邁進,才能醞釀更多定息工具或股本產品出現,讓基金經理配套整合,為投資者尋求合理回報。
他以過去10至15年,因長期衰退而處於極低回報的日本市場為例,證明開放會帶來生機。鑑於當地可投資資產價值不斷萎縮,日本監管機構毅然採取開放態度,讓更多海外國際性基金公司進入市場,推動多元化產品組合,提升國民資產回報,貝萊德亦因而成為日本最大資產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