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華醫院一百年:妥善處理戰後嬰兒潮

廣華醫院一百年:妥善處理戰後嬰兒潮

到1950、60年代,這時廣華醫院成立已差不多有半個世紀,但卻陷入兩難局面,一方面醫院設施陳舊,資源短缺;另一方面生活條件較差或剛移居香港的巿民,到廣華醫院求診和分娩越來越多,醫院不忍不接待,於是擠逼的情況屢屢為人詬病。
1915年,廣華醫院聘用合格助產士提供西法接生服務。1922年開始的護士訓練提供三年制普通科連接產訓練,1925年再提供三年普通科及一年助產士專科訓練。雖然廣華醫院於1929年才設立留產院,其後只逐漸有限度地擴充產科,但分娩服務卻大受歡迎,1950、60年代情況最惡劣時是每張產科病床安排三至四名產婦共用。
1947年廣華醫院錄得出生嬰兒5,566名,1953年考慮重建時達13,062名,至1960年當重建計劃如火如荼進行期間,更創高峯至20,023名。由1937年至2010年,廣華醫院錄得634,154名嬰兒出生(1937年前紀錄已散失)。由1946年政府有出生註冊紀錄開始至2010年,全港有註冊的出生人口為4,859,329,廣華醫院同期錄得620,014(二次大戰期間每年只有400多人在該院出生);即說香港平均每八人就有一人在廣華醫院出生。
1950年代,為了紓緩產房服務的壓力,醫院騰出地方加設產婦出院停留處,該處設帆布床位,派助產士當值,時間為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如產婦未有家屬接出院,就會獲安排返回產房。同時,產婦留院時間縮減為36小時(初產者例外),由產科部組織的產婦訪問隊,於產婦出院後作家庭訪問,檢查產婦及嬰兒健康,但以市區為限,由上午10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5時。廣華醫院更曾有一段時期應區內產婦要求上門接生,考慮到產婦及嬰兒的安全問題,這項服務至1963年結束。
撰文: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