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姐歷年奉獻給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進貢,加加埋埋大概夠包一場紅館開P,兩星期停頓其他一切活動為過眼雲煙豪擲數千元的壯舉,諗起都戥她肉緊。自從設立原則上任睇唔嬲的通行證制度,她當然義不容辭挺身支持,可惜一證在手暢行無阻的大快活真銷魂似乎從未出現,反而時不時傳來不得其門而入的激氣呻吟。所以今次拿到節目表,我默默盡了朋友的義務,金睛火眼查看那張四千五百元VIP通行證的使用條款,以備萬一再聽到她和有關方面起爭執時,可以客串飾演包青天。想不到立即發現有趣的中英對照分歧:中文版大言不慚「本會恕不保證開場後到場的VIP通行證持有人能獲安排入座」,斬釘截鐵毫無商量餘地,英文版則是「滿座場次,恕不保證開場後到場的VIP通行證持有人能獲安排入座」,明顯大細超優待操外語的洋人和「洋奴」──殖民地時期雙語公文往往聲明「如有拗撬以英文為準」,回歸已經十幾年,不知道是否仍然遵行。
買了「非常重要人物」的身份都這樣,二千五百元那款就更加不堪,名為影痴通行證,實為二奶仔通行證或賣剩蔗通行證,只限未滿座節目,還要排隊等普通觀眾和VIP就座後才在熄燈前一刻裙拉褲甩入場,仆崩鼻貴客自理。合指一數,當你成功看五十場吧,每場都要五十元,其實不是那麼和味,尤其是我們這些cheap到爆的真假法國人,習慣了天天由朝看到晚,月票二十歐元有找,要付出那麼昂貴的代價才有資格拍心口自稱影痴,真係睬你都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