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多間公司紛紛發債集資,有新地(016)、嘉里建設(683)、中國海外(688)、長江基建(1038)、瑞安房地產(272)等,其中新地原計劃發行10年期3億美元債券,吸引多9倍認購額,故加碼至5億美元。發行企業債券的頻繁及市場反應,令筆者感意外。
企債認購有改善
上周六晚人民銀行公佈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意味向市場放水約4000億元人民幣,但在歐美市場,銀行面對的兩極化情況更趨明顯。受金融監管機構對銀行的監管更趨嚴苛,以及巴塞爾條例對資本充足比率的限制,歐美銀行對內銀根緊絀;而歐美多國政府印銀紙,加上不少游資停泊在銀行伺機,近來市場對企業債券渴求,可能是資金流放鬆的迹象。
自從金融海嘯後,即使公司願意提供高息,企業債券亦面對認購不足情況。現在情況有所改善,一般息率是美國國庫債券息率加400點子,但新地所發的僅為加270點子,並獲超額認購,這表示只要享有息差優惠,大企業已能於市場吸納資金。
如大企業可於市場籌集所需資金,相對向銀行借貸需求下降,對整體資金流來說是正面的。但假設大企業不需向銀行貸款,銀行可動用的貸款額自然流向中小企,各規模公司的資金鬆動,經濟自然好轉。對銀行而言,正面對資金內緊外鬆,但不要忘記銀行體系是基於預期及信心,如歐美政府繼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銀行的資金流甚至壞賬問題,根據美國2009年經驗,最終期望也能迎刃而解。
張一鳴
NeutronPacific創辦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