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樂日.環保專家:珍惜綠生活

童樂日.環保專家:珍惜綠生活

這兩個綠色家庭,並非如你想像中的,歸隱新界鄉郊,有一室數不盡的綠。他們無異於香港一般小康家庭,只是在尋常生活中,想多一點,珍惜多一點,就活出綠色來。

記者:周燕
攝影:蔡家輝

有相睇!

想與大家分享你寶貝仔女可愛一面嗎?請附仔女照片一張,列明姓名、年齡及喜惡(三十字以內),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就有機會在本版刊登。

邱政灝 十一個月

我愛玩波波同去街街。

孩子的大玩偶

六歲的一樂來到公園,就拾起地上落葉,放到衣帽裏,一樂說:「我要將貨運過去!」三歲的妹妹樂兒模仿哥哥,把一塊塊比她手掌大得多的紅葉放進頸後的帽子裏,小手不及,就得媽媽幫忙。如此走着玩着,他們笑得多快樂。
爸爸朱漢強是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他認為大自然有無限可能,所以一家人很喜歡跑到郊外,路上的枯葉都是他們的玩具,「我們有次拾得一排同樣的樹葉,發覺顏色相同,深淺卻不同。我們在家玩遊戲,將樹葉順顏色深淺排列,竟然排出色譜來!大自然就像一個調色碟,小朋友就在大自然中學習,亦看到很多好好玩的東西。」

家中換上吊扇,電費都平了。

自家做三色回收

他們家很普通,正如朱漢強所說,綠色也好,環保也好,都在細眉細眼處。兩兄妹有很多玩具,有別人送來的舊Lego,有DIY的雞蛋殼不倒翁,有海邊的石頭,有媽媽蘇美智精心製作的英文認字卡:「這些卡都是陳年名片,我在空白一面畫畫或者寫字,有很多玩法的。」朱漢強說:「其實綠色生活可以很簡單。即使拾一些樹葉,拾幾塊石頭,跟小孩一起玩已經很高興,不一定很物質。對我們家來說,爸爸媽媽其實是小朋友最大的玩偶。只要大家一起玩,很多綠色的可能性都會出現。」
冰箱上有一個表記錄一家每日有沒有做資源回收、廚餘回收、更換垃圾袋,朱漢強發現只要做三色(紙、膠樽、鋁罐)回收,又把剩菜殘羮分出來,半個月來,家中只用了兩個垃圾袋。一家一戶出一點力,絕對能改善社會,朱漢強說:「現在香港雖然沒有廚餘回收,但(把廚餘分開)也很重要。如果冷飯菜汁與可回收的物件放在一起,就會污染了這些物件,失去回收價值。所以習慣把廚餘分開,可有助改善清潔、回收工人面對的衞生情況。」

朱漢強(右上)一家喜歡從大自然中取材作樂。

舊襪子有甚麼用?用來擦畫板。

冰箱上有一個表記錄一家每日的回收狀況。

兩兄妹不少衣服都是別人送的,只要乾淨合身都照穿。

一家三口情義環保

對於流水一家,環保不是順應潮流,也不是慳錢小計。流水說:「環保不是從需要角度出發,而是享受過程,感到好玩。」這種環保,流水稱作情義環保。他在相機中找出一張熱水壺照片,「這個熱水壺用了很多年,至今仍不捨得拋棄。因為那是大獵豹(兒子)出世時,我們唯一帶去醫院的物品,用來盛薑水。」流水說,舊物滿是回憶、故事,很珍貴,難以輕言放棄,「如果你強迫自己環保,享受不到過程的快樂,那沒有意思。」這晚,一家三口參加了佛教組織慈濟香港分會的回收活動,齊齊在美孚一個天橋底下收集廢物。七歲半的大獵豹人如其名,十分好動,邊跳邊踩扁膠樽,完全樂在其中。這些膠樽經過一些工序就可以變成流水身上的保暖衣。

流水一家喜歡郊遊,圖中是一家人遊大帽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信佛過低碳生活

流水太太叫微風,一家三口都改了自然名,源於他們都是自然協會的成員,自然名提醒他們草木蟲魚、星辰江河都是地球一分子,不為人類所獨大。大獵豹自言最喜歡吃糯米雞,流水補充:「是糯米素雞。」大學時期的流水已經信佛,跟微風也是學佛時結識的,大獵豹出生以來都跟爸媽一樣茹素。為了解決飲食問題,流水把大獵豹送到鄉師自然學校讀書,那是香港少數提供素食午餐的學校。茹素主要因為信佛,也響應了低碳生活,「一斤肉的碳排放遠多於一斤菜。」
微風跟義工一起為舊雨傘拆骨,布料將來可以成為工人的工作手袖。她說佛教很多理念都跟環保共通,「好像佛教說:『共生吉祥』,即是不會為了延長自己的生命而犧牲別人,環保同樣是希望延長物命。」
大獵豹的玩具中,有街上拾來的皮球,不是爸爸孤寒,而是爸爸相信:「新東西往往隱藏了物件功能。如果太強調物件新舊美醜,注意力就不放在功能了。」這個又髒又小的皮球,令大獵豹整晚在天橋底下跑來跑去。美孚街坊捐來又新又乾淨的巴斯光年玩具,命運竟不如舊皮球,等待被拆件回收。流水說:「要實踐環保,先要心靈簡樸。」

大獵豹把舊文件夾的骨當玩具。

要把磁帶除去,錄音帶才可回收再用。

微風為舊雨傘拆骨,布料將來可以成為工人的工作手袖。

一家人在美孚一個天橋底下收集膠樽。

膠樽經過處理,就可製造流水身上的背心外套。

治療球助幼兒發展四肢

別以為治療球只適合練習瑜伽,其實也是兒童感統訓練中的常用輔助工具,讓幼兒在治療球上彈跳、伏下或坐下,都可提升兒童本體、前庭和觸感的刺激。
足夠的本體刺激可令幼兒更懂得操作自己身體各部份,對四肢力度的操控也比較靈活,學習寫字時才不會出現用力過度或過輕,學習或模仿老師的新動作時亦更易掌握,將來幼兒在學習畫畫及樂器等着重精細技巧的活動時,對輕重力的掌握自會更加手到拿來。除此之外,有足夠觸感刺激的幼兒會較容易接納不同質感的物件,不會害怕接觸如泥膠、肥皂泡、泥沙和食用忌廉等等,有助提升他們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
如家中沒有治療球的話,幼兒和父母可在地毯上玩人力車或一起推動一些重物;也可以用被鋪捲起幼兒,然後在幼兒上面輕輕壓下,亦可做到相似的效果。

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CPDA)
觀塘分會遊戲導師Maggie(28820288)

玩玩具屋學家具名稱

玩具是陪伴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東西,它不但可豐富孩子生活,通過「玩」的過程,也有助孩子學習解決問題,增加孩子對周遭環境的了解,甚至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創作力及加強感官認知的能力。
很多家長都煩惱該買甚麼玩具,正確考慮因素應包括孩子年齡、價錢及耐玩程度,選購幾套用途廣泛的玩具,遠比買一大堆玩具來得實際。我認為,應挑選一些讓小朋友有效發揮控制能力的玩具,如快餐店或茶餐廳遊戲,讓小朋友代入購物者或老闆角色,以加強說話的主動性、聆聽及理解力等,亦可藉此引導孩子說出食物種類、量詞及訓練他們算術。玩具屋也是不錯選擇,由家長發問或指示他們擺放家具,如:「沙發應放在哪裏?」、「爸爸下班回來很累,你帶他到睡房休息吧。」等等,引發孩子說出不同家具名稱,有助他們發揮思考及判斷力。

香港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顧問言語治療師秦蓁(23116330)

自閉症來自遺傳

不少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都會問,為何子女會患此症?是否對幼兒管教疏忽?研究顯示自閉症成因跟遺傳有密切關係。例如,同卵雙胞胎(即雙胞胎的遺傳因子百分之百相同)其中一人患有自閉症,另一人同時患病的機會高達百分之六十。要是一般的兄弟姊妹,患病的機會也有百分之三到十,較一般人高幾倍。而自閉症患者親人有言語遲緩、社交障礙、輕度自閉的情況也更普遍。
雖然遺傳是重要因素,但同卵雙胞胎遺傳因子完全一樣,也不是百分之百會發病,顯示也有其他因素影響。曾有學者提出,幼兒注射三合一麻疹疫苗,或會引起自閉症,但已有大量研究顯示,自閉症跟麻疹疫苗並無關係,父母管教方法也不會引起自閉症。研究亦發現,比較一般孩子,自閉症孩子父親的年紀較大。目前,自閉症的診斷,主要是臨床檢查。腦部檢查以助診斷,還處於起步的階段。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葆雯

香港人愛BB

不用多久,我與丈夫就發現香港人非常友善,也很喜歡BB,例如,無論我們去到那處,我們都會獲得優先權,如在機場排隊,香港人會讓我們先排,又如往餐廳用膳,香港人也先讓我們。我想,人們確實喜歡我女兒Kaili的白雪雪皮膚與綠寶石一樣的大眼睛。我還記得,有次我到超級市場買東西,只不過把東西放入手推車的一剎那,已經有很多女士圍着Kaili,在摸摸她的臉蛋,很明顯,我並不認識她們任何一人。
當我要帶着Kaili工作,有需要與工作上的朋友閒談的時候,我的香港同事們可以照顧她,會餵她,會替她更換尿布,我基本上可以甚麼也不用做。有同事們在是非常好的,因為我可以好好休息,我與女兒,其實也被人寵壞了。

網上童裝店Storytime主理人Chiharu
(http://www.storytime.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