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課題組發佈報告指出,中國當前正處於資本賬戶開放戰略機遇期,開放的風險基本可控,不能過分強調利率市場化、滙率自由化或者人民幣國際化條件完全成熟再進行資本賬戶開放。
人行昨在《中國證券報》刊登上述的報告建議,開放資本賬戶的具體步驟可包括1至3年的短期安排,放鬆有真實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資管制,鼓勵企業「走出去」,直接投資本身較為穩定,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小,中期安排則為3至5年,放鬆有真實貿易背景的商業信貸管制,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而5至10年亦即是長期安排,則可以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先開放流入後開放流出,依次審慎開放不動產、股票及債券交易,逐步以價格型管理替代數量型管制。
加強金融市場建設
在開放資本賬戶的過程中,一是要加強金融市場建設,增強市場活力;二是要按照先一級市場後二級市場、先非居民的國內交易後居民的國外交易的開放原則,降低開放風險;三是謹慎推進,相機決策,遇險即收,逐步以價格型管理替代數量型管制。
報告指出,在上述三階段完成後,中國就已經基本實現資本賬戶開放。剩下的個人資本交易、與資本交易無關的金融機構信貸等資本賬戶子項,可以擇機開放。與資本交易無關的外匯兌換交易自由化應放在最後,投機性很強的短期外債項目可以長期不開放。
此外,外管局發表2011年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指出,未來支援中國國際收支順差基本面因素依存,但跨境資金淨流入規模或減少,波動有所加大。分析人士預計,今年跨境資金淨流入規模料低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