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理工大學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昨公佈合編的「中小企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本港整體中小企平均得分為58.3,反映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仍處起步階段。有聘用弱勢社群的中小企視員工為「顧客」,增設義工假期甚至「答謝父母金」獎賞,獲最高評分。
天熱外勤有津貼
「可持續發展係每個人嘅責任」。經營食用水設備的富昌集團以逾90分居首,行政總裁劉富成表示,兩年前成立專責團隊推動可持續發展,公司現有約30名員工,部份是精神病康復者、殘障或隱閉青年人。三成員工加入義工隊,每人每年額外獲三天假期獎勵;員工天熱外勤工作有津貼,且延長午飯時間至1.5小時,「多出來嘅半個鐘行街又得,瞓覺又得」。
劉富成表示,為促進員工與父母關係,公司增設「答謝父母金」作獎賞,又實施節能和回收等環保措施,同時撥盈利5%捐給慈善機構。他指推動可持續發展有助企業營運,如向銀行貸款或推銷貨品,能予對方信心,「間接利益係睇唔到」,但最重要善待員工,「視為我們的內部顧客」。
理大與生產力促進局分析40家獲公認有社會責任的中小企,在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管理和項目以及貢獻成效等三方面的表現,整體平均獲58.3分,以製造業表現較佳獲64.72分。理大管理及市場學系教授盧永鴻表示,盼藉指數喚起商界關注和改善不足,「你做得好都要有成效,先可以推動公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