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早前有社工遇襲的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又爆發疥瘡傳染恐慌。四名患疥瘡的非洲裔非法入境者,本月初被送進該院等候遣返,但未獲羈留在隔離病房治療,前線員工更要充當護士在晚間送藥。工會踢爆,該院一直沒設通宵護士當值,隔離病房根本無法使用,員工隨時染病上身。
記者:王家文
消息透露,三名非洲索馬里的青年經內地非法入境,本月4日晚被送進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等候遣返,三人患有疥瘡。當時該院的護士已下班,無法替他們進行初步的身體檢查及接受隔離治療,前線員工只好安排三人一同羈留在獨立房間。翌日晚再有一名患疥瘡的索馬里青年被送進該院,則被安排單獨入住羈留病房。
現時該院聘有一名護士長、五名註冊護士和兩名兼職註冊護士。據了解,由於爆發疥瘡,院方於本月中延長護士當值時間兩小時,由早上7時30分至晚上10時。惟過後若有個案轉介至該院,卻要由前線員工「頂上」,包括在沒有保護衣的情況下,僅戴上口罩為患者送藥及送飯,增加感染風險。
資源不足士氣低落
社會福利署網頁資料顯示,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標榜「為院童提供24小時醫護服務」。華員會社會工作助理分會主席吳伯棟踢爆,該院07年成立以來一直以招聘困難為由,沒設24小時護士當值,隔離病房長期丟空,過往曾有院童患高傳染性的水痘,也未有安排在隔離病房治療。
吳伯棟指出,工會多次要求院方增設通宵護士,但不被接納。他認為社署可臨時調配不同部門的登記護士到該院協助,長遠必須增聘人手,「點解屯院士氣咁低落,因為樣樣資源都不足」。
屯門兒童及青少年院回應指,四名患者現已痊癒,其他院童或員工沒受感染,該院啟用至今並無院童因傳染病而需使用隔離病房。發言人稱,若院童患有傳染病,駐院醫護人員會採防感染控制措施,如安排病童到院內病房及清潔消毒等;至於深宵時段,院方會安排有需要的院童到就近醫院接受治療。
傳染力強
一人染病 全院塗藥
疥瘡是由疥蟎蟲引起的皮膚病。皮膚科專科醫生黎湛輝指,疥瘡可經皮膚傳染,「皮膚會敏感同周身痕」。若在院舍爆發,即使一人受感染,同房的院友也要塗上外敷藥物治療和預防。
疥蟎患者其排泄物會引致皮膚敏感和痕癢,包括手指隙的皮膚、腋窩、乳頭、臀部及腹股溝等部位的皮膚褶。患者皮膚表面或會出現紅疹、線狀損痕或小水泡,免疫力弱的人士或長者較易受感染。醫院、幼兒中心和安老院偶有爆發疥瘡,患者的衣物和毛巾也可能帶有疥蟎,必須分開洗清。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