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歐元危機已過? - 盧峯

國際Z世代:歐元危機已過? - 盧峯

令特首曾蔭權「好驚好驚」的歐債危機突然間好像雨過天晴、風平浪靜一般。歐美股市節節上升,過去大半年來不斷被質、低處未算低的金融股明顯反彈,弱勢畢呈的「大笨象」滙豐也重上70元大關。更妙的是,近兩個星期壞消息其實一個接一個,包括降低銀行評級,歐盟推遲救助希臘的財長會議等,半年前這樣的消息足以令股市大跌百分之二、三。可這一回市場卻紋風不動,稍作調整後又再上升,只差沒有把壞消息當好消息炒作而已。

法德合作力挺歐元

為甚麼投資市場會來個大轉身?難道歐債危機真的已成過去?
從現實情況來看,歐債危機當然還沒有過去,至少希臘在下月中還需要千多億歐元的救命錢,其他歐豬的財政狀況也未好轉。但對投資市場而言,從2009年開始的歐債危機牽起的政經動盪高潮已漸漸過去。多個國家已換了新的政府或總理,大部份歐元區國家都已開始緊縮政策,決定咬緊牙關為貨幣一體化付出代價;還有法德兩個歐元區軸心全力合作力挺歐元,減低不確定因素。這些轉變當然不足以徹底解決債台高築的問題,但至少反映歐元區國家支持歐元,不願輕易放棄的決心。
事實上歐洲一體化從來是個政治上的決定,它的進程倚賴的是政治計算與決心,不是經濟上的考慮,更不是短期利益計算。有的時候,各國政府甚至不惜付出高失業、經濟衰退等沉重代價以保持已有的成果。90年代德國因統一問題要維持高利率,令歐洲滙率機制備受壓力。法國為了令法郎留在機制,情願大幅加息打殘經濟,令失業率有好幾年都在百分之十以上徘徊。正因為法國及其他國家願意付出代價,歐洲滙率機制保存下來,成為歐元區的基礎。
這一回歐元區各國展現類似的政治決心,同樣準備付出重大代價。當市場看到這份決心,恐慌情緒便稍為平息,吸納有風險資產的胃納增加,股市自然掉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