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唐英年以為坐定粒六等做特首,點知唐宮事件,誠信一鋪清袋,賤男之名點洗都洗唔甩。截稿之日,葉劉及曾鈺成齊表態可能參選,唐唐特首之路殊不樂觀,由周初被爆大鑊,到死口唔認到拉埋老婆落水,起承轉合,都配合得天衣無縫,真係好睇過戲,連對政治冷感的股榮亦一路追一路媽。
按照劇情發展,跟住的特首選舉戰將高潮迭起。相信大家近排可能多咗買報紙,睇電視的觀眾亦可能會轉睇新聞台,距離投票日尚有一個多月,筆者覺得發霉咗好耐嘅傳媒股,有翻身機會。
先旨聲明,傳媒報業股,易買難走,亦唔係所有都可以炒得起。《明報》周初先踢爆僭建,但其母公司華文媒體(685)股價周內倒跌收場,有兩個原因:一是貨疏根本無人炒;二是缺乏視感效果,純文字齋圖片,起初的確會引起注意,但並不直接,反而有片有聲,讀者或觀眾投入感會大增,超人天宇海事件就是最好例子。
小明由五樓跳樓唔死的笑話,成為前周全城熱話。長實馬鞍山樓盤天宇海,五樓平台花園原來係地下,一至四樓消失了,無綫記者喺街邊伸手,已經可以敲到睡房窗,事件引來極大迴響。當大部份人以為TVB威番次,事件原來先由《壹週刊》於1月中旬已揭發,無綫能食水尾,關鍵在於有片喺手,令大家更能投入苦主角色。
媒體應引入新收費模式
有上市的三間電子傳媒,上周股價分別升1.9%至8%,反觀報紙傳媒,卻只有兩間有拍片的報紙集團能錄得正回報,其餘三間則跑輸大市。最巧合是,一直護唐的報紙集團,喺上周二僭建事件發酵後,股價一直走低,上周三晚唐宮圖則曝光、上周四公開認錯,股價於上周四及上周五分別跌1.5%及2.3%,不過成交不大,可能係有股東心急套現割愛。
據了解,報販協會建議報紙加價1蚊,我相信對銷量影響輕微,坊間免費報紙氾濫,肯付出6蚊的市民,並不會因加1蚊拒買,正如唔買報紙嘅市民,除非見到大單新聞,否則即使如去年有報紙平1蚊,亦不為所動。
報紙現時面對的挑戰,是互聯網資訊太快太多且免費,年輕一輩手握iPhone,已能接收即時訊息,外國報章雜誌如FT及經濟學人已實行網上收費模式,結果讀者不減反增,除倚靠廣告,如何將收費模式引入香港,相信是傳媒股翻身關鍵。
股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