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屋協會推出「雋逸生活」長者住宅項目,在北角及天水圍提供共約1600個單位,面積500至1300方呎。入住長者需預先一筆過繳付預算最少300萬元的「租住權費」,每月再付管理費,選用其他服務如家居及秘書服務、醫療及養生設施等均另收費。
鼓勵私人發展商參建
筆者不談論富貴長者屋的入場費多寡,但加入照顧長者所需服務供應,猶如服務式住宅大廈,表面是貼心服務,實際則以商業賺錢掛帥。在私人樓宇或老人中心外,美其名是提供多一個選擇予經濟能力較好的長者,但似乎這目的與房協成立的宗旨,提供公屋及居屋等,大部份為基層市民所急的住屋問題有所背道而馳。因經濟問題,不少長者住板間房、不設電梯的唐樓,要靠拾紙皮維生,如果有心為長者解決住屋問題,為何不多建公屋幫助基層長者?基層經濟能力有限,基層長者所面對的住屋問題,更急切需要處理,還是將富貴長者屋留給私人發展商興建。
可以參考外國做法,如設稅務優惠,鼓勵私人發展商建造專為長者而設的房屋。當市場有富貴長者屋需求,發展商計算有利可圖,加上政府提供的誘因,自然會發展相關房屋,政府從而集中火力解決基層的房屋需求。另外,部份長者屋以房屋信託形式管理,向長者收取月租,直至百年歸老。
香港出現富貴長者屋概念不是甚麼有趣現象,問題只是不宜由帶政府色彩的機構牽頭。
張一鳴
NeutronPacific創辦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