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的應用數學家看事情,最先產生的是聯想,不是夢想。而且,他會付諸行動,否則,一切都是空想。
香港科技大學飯堂,每天下午三時半,七元一杯奶茶還要加一個蛋撻,又香又熱。從校長室走下去,十分鐘。
「好幾次,我去到時已賣光了。」著名應用數學學者陳繁昌(TonyChan),當科大校長兩年,吃過校內「平靚正」港式下午茶十次。一個小時內售罄,先到先得,人人機會均等。美國生活40年回港,校長吃蛋撻,不因價錢,他想嘗試的,是學生、教職員及不少香港人都很享受的開心味道。
「以後何不跟學生一邊吃蛋撻,一邊聊天。」懂得用飛機工程流體力學處理數學圖像問題的校長,跟學生每月茶敍,必備大蛋撻。由蛋撻聯想到學生,焦點在於溝通。陳繁昌經常跟同事掛在口邊:「不喜歡學生,就不要坐這個位。」
科大的賣點不在古老傳統而在自由開放,沒有教職員專用餐廳,也沒有老師才能上的廁所,建校之初,被形容為勞斯萊斯大學,21年後,陳繁昌接手第三任校長,感覺自己在駕駛航空母艦。
不怕競爭 在乎領先
在建校20周年紀錄片裏,吳家瑋憶述89年六四事年以後,他在美國四處游說出色學者回港參與創立新大學,有人反問他:「這個時候我們還應該回來嗎?」首任校長只記得自己說過這一句話:「這個時候,你看國家是不是更需要我們?」詳細內容,忘記了,也只有別人記得,他一邊說,一邊流眼淚。
「是嗎?是這樣感動的嗎?」校長簡約府邸的花園,一灣碧海,春茗午聚,陳繁昌輕輕拍一下胸膛,一切,已進入另一個時代了。如今中國盛世,他說五萬個中國留學生正在美國讀書。習近平剛訪美,當年毛澤東說留學生是早上八時的太陽,他再次提起。現在的科大,有接近兩成國際學生,其中一半來自內地。香港從那個前景不明的大時代走到現在,既需尋求機遇、又要懂得自我定位。數學家心態,不怕競爭但在乎領先,金融地產都可能走得不夠快的世代,年輕大學正想把中國珠三角及深圳發展為香港的科技樞紐,又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讓香港學生參與飛機工程研究。陸上走,海中行,天下飛,科大一開始就在聯想中造夢。
香港回歸快十五年,作為校長,一國兩制,可以善用,但也隨時處於鋒利刀邊。政治觸覺,是應用數學無法預先計算的,這點陳繁昌最明白,「老實說,這是最難適應的。」最高深的政治也就是最簡單的生活常理,無處不在,沒有預備課可以上,透明度高的社會,事事問責。「當香港的大學校長,可以有很多原因被人『炒魷魚』,但我的目標,不是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要冒的險,計過了,還是那句,嘗試不一定成功,不嘗試一定失敗。」曾出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自然科學學院院長,也曾在華盛頓出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助理署長,具有與美國政府及議員打交道的經驗,「希望多少培養了一些政治觸覺。」
工作以外,陳繁昌也愛運動,春節後,他與徐立之在渣打馬拉松兩公里短途賽中碰面,最悠久與最年輕大學的校長走在同一路上。8.18事件以後,徐立之決定不續約,物傷其類,陳繁昌講感受不講評論:「他是我的朋友,大家都是校長,我當然很同情他。」
盼成費曼 直飛Caltech
陳繁昌數學家率直心腸,在政治問題上,先不說智慧,至少,他敢面對。當年他在皇仁升讀預科,因為在雜誌封面看到加州理工大學(Caltech)瘋狂型格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Feynman),令這個原本從筲箕灣乘車到銅鑼灣也會暈車浪的「慈幼仔」,放棄入讀港大醫學院,直飛美國。
「Caltech幾個教授來港面試,問我為何要到那裏讀書。我說,我想當教授。」內裏更赤裸的想法是:IwanttobeFeynman。「你知道美國的學生有多難教導嗎?」然後一地笑聲迴響,但他既不感到難受,也不退縮。自小居於筲箕灣陳耀坤石礦場,父親是機械工程師,比那堆笑聲更吵耳的碎石天天爆破、掉落屋頂,他從沒害怕。能夠在海邊學懂游水,自製玻璃粉紙鳶,又習慣在沙地足球場抗敵的木屋少年,夢想一旦萌芽,沒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想要甚麼。結果,留在長長記憶裏,是另一個發現:IamnotFeynman。因為,他愛上了應用數學。
陳繁昌七十年代尾在史丹福大學修讀博士時,發明Chan'sSVD方程式,它能用快一倍時間解決矩陣(matrix)數學運算問題,按陳繁昌所說:「谷歌(Google)搜尋器每天都使用矩陣方法計算,我在30年前,把當時的矩陣計算推快了一倍。」著名數學家GeneGolub編著的數學聖經《MatrixComputations》,第一頁寫上了Chan'sSVD,這是華人數學家罕見的。
人的世界,相識相妒,愛恨難辨。學術世界,最需要有下一代。數學名家之中,香港人較多聽過丘成桐,他是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及沃爾夫數學獎得主之一,研究運算大腦製圖(ComputationalBrainMapping)的陳繁昌,建議跟他修畢博士學位的學生雷樂銘(現任中文大學數學系助理教授),轉跟丘成桐研究幾何,希望結合計算與幾何力量,解決實質問題。師承兩個數學界不同輩份的人,雷樂銘也見證兩人相交相識。「碰到Tony時,他會說,最近跟丘教授通過電話;見到丘教授時,他又會跟我講不久前見過Tony。」
愛打網球 風格鮮明
雷樂銘說,六、七年前,他出席國際電腦研究會議時,與會學者知道他是TonyChan的學生,流露欣賞羨慕表情。有一年,他親歷與會發言講者之中,一半人引述TonyChan的數學理論,有些演講命題,根本就是以他的理論去拆解各方面問題,例如用Chan-Vese分析心臟,又或是用Chan-Vese分析國防。這個約2002年出版的計算模型,應用到電腦科技,可解決圖像分割,例如處理醫學造影。數學、電腦以至醫學界都熟識Chan-Vese,至今在各相關學術論文被引用達三千多次,按雷樂銘內行看法:「用心讀電腦的學生,不可能沒聽過TonyChan。」
陳繁昌在美國帶過博士及博士後學生約四十人,徒兒們都知道師傅愛玩,尤其愛打網球。他住科學基金會助理署長大宅時,最滿意的地方,就是那個私人網球場。可以天天打,有時間就打,可以打就打。現在科大校長宿舍無敵海景花園,他甚少流連,但對大學九個網球場,最感興趣。記者用校長愛玩的一樣心情,邀約打網球。農曆年新雨過後,一陣春寒,「香港仔」數學家抵達科大網球場後,二話不說就拿起工具在場內推水。開波後,只見他40年球技,60歲體力,例不虛發。網球旋轉是個物理現象,想用數學應擊拆招,除非有極速計算本領,「這是下旋,你要走前一點了。」「你反手是弱點,要多加練習。」避開弱點,着力強項,理性學者打波,風格鮮明。
當年在飛機上看見幾行座位前,有一位貌似陳秋霞的女孩,數學小伙子以愛試才會贏的精神,從轉機一席話開始,奪得一位永遠美麗的校長太太。歲月頭上留痕,陳繁昌「地中海」髮式潛意識作祟,近年愛收藏帽子,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挑一頂棒球帽留念。百多頂帽子,可能是心理補償,美國天氣冷,他也買了兩頂絨布紳士帽。
二月科大白霧迷離,他戴着黑色紳士帽,穿深色西裝,拿着獨有的方程式紀念杯子,在一個午餐聚會尾聲、開幕儀式之前,應邀極速拍照,「在華盛頓冬天下大雪,我會戴這頂帽。」平易近人,他認為重要而有趣的,百忙中都會玩。
腦轉得快,心比較直,陳繁昌是不是大學者,往績說明。他把諾貝爾獎項的夢想放在學生身上,「可以幻想,科大20年後出一個諾獎得主嗎?現在中國和香港都沒有自己培養的諾貝爾獎得主,有的,只是劉曉波。」他敢說,也敢笑。這個玩笑,香港人開得起。
記者:冼麗婷 攝影:成啟聰 陳奕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