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屎和尿的廁所水,加廚房污水也可成為發電燃料。渠務署處理污水的淨化過程中,利用愛食污物但不要氧氣的細菌,進食時會分解污物釋出天然氣,便可收集用來推動內燃機發電,供電污水廠,連燃燒過程的剩餘熱力也可回收。這種先進的電熱聯合發電技術,在本港三大污水處理廠陸續採用,明年將全部裝置完成,預計每年共可節省2,000萬元電費,相當於逾3,000家庭一年耗電量。
記者:呂焯均
本港三大污水廠均有如油庫巨型油缸的污泥消化缸,其中沙田污水廠的污泥消化缸多達14個,總容量相等於18個標準泳池。當污水進入密封的污泥消化缸,便開始20天生物消化程序。
污水廠裝置發電系統
渠務署高級機電工程師馮永昌說,在污泥消化缸密室般缺氧環境內,污水中的固體廢物屬有機物,裏面本身存在厭氧細菌,當無氧氣時厭氧細菌會快速滋長。細菌進食污水中有機物,污水的固體廢物體積和臭味便會減少,有機物被細菌分解時,又會產生一種混合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汽和氮。其中甲烷即天然氣,佔混合氣體的65%,混合氣體便成為自製天然氣。
該署06年開始試驗,2010年正式向奧地利購入先進的電熱聯合發電系統,是一套內燃發電機,利用生物消化產生的混合氣體作燃料,產生電力。燃燒燃料推動一般發電機只能取用其中四成能源,其餘六成能源在發電過程變成熱力散失。該系統則可吸取該六成的餘熱,再用作燒水,熱水會進入循環系統輸往污泥消化缸恒溫,保持攝氏36度,以幫助培植厭氧細菌。
沙田、大埔及上水石湖墟三間污水廠已裝置電熱聯合發電系統,渠務署明年會在沙田和大埔污水廠多裝兩個。每個系統約需1,000多萬元。
三個污水廠電熱聯合發電系統去年合共產生13.88百萬千瓦電力,節省電費約1,209萬元,預計回本期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