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推行四個多月,申請個案僅及政府原先預計的10%,反應冷淡。政府昨宣佈放寬申請門檻,入息上限提高10%至15.7%;資產限額調高10%至65%,下月起生效;不過由於申請者每次須申領半年至一年津貼,當局預計到九月才可按新門檻批出申請,現時未合資格的申請人要多等七個月才有錢落袋。至於多個民間團體力爭的交津「雙軌制」,政府則繼續堅拒推行,市民日後仍要繼續飽受查家宅之苦。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昨邀數團體就交津計劃表達意見,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在團體發炮前宣佈,將根據下星期公佈的去年第四季住戶入息中位數,提高申請交津的入息上限,以去年第三季數字推算,一人住戶由6,500元增加12.5%至7,300元;家庭資產上限亦相應提升,以一人住戶為例,資產限額由4.4萬元增至7.2萬元,增幅逾六成。
仍拒實行雙軌制
政府原訂10月才就計劃進行中期檢討,現突然放寬門檻,張建宗解釋是過去一年經濟向好,加上最低工資推行,令僱員收入上升。他預計有40多萬人受惠於新安排。
立法會議員及民間團體歡迎政府放寬申請資格,但鬧爆政府堅持以家庭作申請單位。北區就業問題關注組召集人郭婉兒斥政府無良心;新界福傳大使代表譚乃中轟政府「假闊佬、真孤寒」;社民連主席梁國雄更在會議期間向張座位方向擲三個膠樽。張建宗重申推行雙軌制有困難,擔心出現資產轉移。交津至今有26,000人申請,遠低於政府預計的22萬。